因为他是王旭明

我与王旭明
见到王旭明先生,先调侃了一番他的“招牌发型”,浓密,高耸,帅死人不偿命。他坚持叫我“丽钧姑娘”,叫就叫呗,又叫不成真姑娘。
“你可以不崇高,但不能无耻!”我和一伙子语文人反复在他面前铿锵背诵他的语录,他微笑,不做声。
后来点评当地一名小女老师的作文课,王旭明的言辞犀利起来,听得人心惊肉跳,我先在心里替那个小女老师哭了。
去吃饭的路上,遇到一个超大型宴会,一问,原来是在庆贺一个富商的女儿考取了北大艺术学院。台上发言者的身份引发了王旭明的好奇,探问,求证,终于搞清那是当地一位有头有脸的人物。王旭明愤然拍照,发微博,指责该发言者为富豪捧臭脚不怕失身份。
想说就说,口无遮拦,不会藏奸,这就是王旭明。
从教育部发言人,到语文出版社社长,他的“明立场”始终没有变,他对中国语言文字的钟情没有变。当收到他寄来的新作时,我发短信给他:“……申请幸福地傻笑。”他回:“那我就弱弱地盖上批准章。”嘿嘿,他是个多么有趣的人!
近日看到《南方周末》《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炮轰“假语文”》一文。立刻忆起他那战斗的姿态。在听一位年轻老师讲完《怒吼吧,黄河》之后,他操起手机写了一则微博:“……先放五分钟音乐(音乐课),问听出什么感情(大而空),老师朗诵并配乐朗诵《五月的鲜花》(个人炫技型的艺术指导课),让学生念冼星海和光未然生平(音乐理论课),反复讲爱国达十多次(思品课),要命啊,是所有课独非语文课……”
语文人于是惊呼:“太毒舌了!”
这样的语文课我们见得多了!玩花、炫技、闹腾,越是公开课越是闹得欢,什么都会,就是不会讲一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语文课堂早该遭棒喝!
幸亏他毒舌。
他毒舌,是因为他的心柔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