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丽钧
张丽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79
  • 关注人气:5,3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名校高考模拟,选拙作为阅读材料,本作者试答25分题。

(2012-03-08 08:54:29)
标签:

高考模拟

语文试卷

我见青山多妩媚

作者自答

张丽钧

教育

分类: 氤氲久

安徽名校高考模拟,选拙作为阅读材料,本作者试答25分题。

(开滦一中“诗意围栏”)

2012届安徽名校高三第五次联考卷

语文试题

我见青山多妩媚

作者:张丽钧

①办公室的窗,衔一脉青山。

②忧悒的时候,我引自己伫立窗前,游我之目,骋我之怀。

③常想那稼轩,一定是在孔子“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个悲凉的句子中怅恨良久,而后扪着一颗衰朽的心,喃喃自语:“问何物,能令公喜?”是呢,披阅了太多的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喜”的门槛,被岁月一再偷偷筑高,再不似儿时,一只蚁虫就可以轻易驮走满心的不快不爽。

④稼轩抛出的问题,自然要由稼轩来作答。

⑤穿越时空的烟尘,我看见长衫飘飘的词人,指点着凝翠的青山对我微微颔首。我听见他得意地吟唱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⑥我喜欢听他对“青山”不吝赞美之词,更喜欢他多少有些跋扈的痴愚猜想——他竟张狂地以为,他眼里青山有几多妩媚,那青山眼里的他就有几多妩媚呢!

⑦窗前的我,险些要被这个在心里千回百转的句子逗弄出新鲜的笑,连忙掩了口。——是担心这笑会冒犯了意兴盎然的词人呢,还是担心这笑会唐突了眼前这决然不会枉担了“妩媚”之名的青山呢?两个担忧,一律那么美妙,美妙得让我逆流的笑一跌进心湖,就激起了层层的浪花

⑧开花的季节里,我单位为装点铁艺的围栏,打算制作一些宣传牌。我几乎想都没想,就率先推荐了稼轩的这两句词。如今,稼轩这两句与青山倾心“调笑”的妙词被印在一块不规则的红色牌匾上,惹得与它熟识和不熟识的人都不由在它面前停下匆遽的脚步,轻声诵它:“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猜,所有在这里聆听到这词句的人全都在心里笑了,特别是,当他们诵完了这两个句子,再抬头看一眼那座用“凤凰”命名的青山的时候,他们会笑得更有韵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稼轩是为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做出了贡献的人。

⑨我为打从这个牌匾前经过的奔驰和宝马遗憾呢,它们跑得太快了!我分明看见稼轩的词从牌匾上冲出来,毅然地去追赶它们,却被它们不屑一顾地甩在了身后。

⑩——这座城市的人们啊,当你经过“文化路”,却没有被稼轩的词抚慰一下,我以为你是没福气的。

⑾我有个师兄,常用手机短信为我默写古诗词,开心的时候写,烦恼的时候也写。当他把稼轩的这首《贺新郎》完整地默写给我时,我回复他说:“嘿!你和老辛联手完成了—项壮举——赋予我的手机以精魄。”

⑿“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当尘世的纷扰尘屑般落满你无辜的生命的时候,让这样明媚的句子掸走那恼人的忧烦。青山没有学会辜负。葆有与青山对话的兴致是一种不浅的“艳福”。遣那个精神的自我端坐于远离尘嚣的风景中,叩山为钟,抚水为琴,揽一面妩媚的镜子,惊喜地在里面照见另一个妩媚

⒀我知道。只要我还会思想,忧悒就会时刻觊觎我。当忧悒来袭,不论我置身何处,我都希望自己心灵的窗衔一脉青山,我引那个不期然丢失了笑容的自己伫立窗前,游我之目,骋我之怀,字正腔圆地一遍遍吟哦辛稼轩的妙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1.联系原文,解释下列词句的含义。(5分)

(1)第⑦段“美妙得让我逆流的笑一跌进心湖,就激起了层层浪花”中的“层层浪花”。(2分)

答: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稼轩美词带给自己的欣悦揣想。

(2)第⑿段“揽一面妩媚的镜子,惊喜地在里面照见另一个妩媚”(3分)

答: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那个精神的自我与美好“风景”相互取悦、相互欣赏的独特心理感受。

 

12.文章四次提到辛弃疾的两句词有什么作用?(6分)

答:表达作者对这两句美词的赏爱,同时也强化读者对这两句美词的认识。

 

13.纵观全文,作者怎样借“青山”表达思想感情的?(6分)

答:作者先写了眼前的“一脉青山”,继而联想到了辛词中“多妩媚”的“青山”,表达了希望借自然美景消解灰色情绪的愿望。

 

14.生活在办公室里的作者有时又沉浸在辛词引发的精神世界中,前者是社会的,后者是心灵的,这两者有时是脱节的。请就此现象,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办公室”使“会思想”的作者的心灵受到某种拘囿,因而时常被忧悒觊觎;而可以游目骋怀的青山,带给作者的是心灵的自由欢畅。作者希望借助青山的抚慰,暂时忘却现实的忧烦,找回那个丢了笑容的自己。当我们的爱与梦想遭现实绑架,我们要捍卫自己完整的精神世界,葆有与美景对话的兴趣。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语文试题

2012年3月

 

美丽的力量

 

张丽钧

 

    ①去年初冬在台北,正赶上“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在飘着桂花甜香气息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花博会”的主题词——“美丽的力量”。彩色动感的汉字,头上绽放着花瓣烟花。看得人心旌摇曳。

 

    ②回来翻看照片的时候,发现照了太多以这个可爱的主题词为背景的照片,才知道,自己爱上了这五个灵动多彩的汉字。

 

    ③今年春上应朋友阿芳之约,去洛阳看牡丹。当我随人潮痴痴地跌进美得让人心痛的牡丹花海时,我心里一下子跳出了在台北看到的那五个绽放着花瓣烟花的汉字——“美丽的力量”。

 

    ④如果美丽没有潜藏着巨大的力量,她怎能将千里之外的我牵引到她的身旁?在我心中。一座城市有一个意象,大连是一朵浪花,衡阳是一声雁鸣,湛江是一树夹竹桃,而洛阳,自然是一朵千年不凋的妖娆牡丹。欧阳修说:  “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在洛阳,我的心思全在牡丹上,看了一个园,还想再看个园。手里的纸扇上摇着牡丹,手机的壁纸上开着牡丹。吃了一席牡丹宴,作了十首牡丹诗。抱起一个牡丹花籽枕头,就舍不得放手,甚而至于到了机场,托运了所有行李,却不肯撒手这个漂亮的枕头,搂着它,飞上万米高空。

 

    ⑤阿芳对我说:“看了洛阳牡丹,你要是动不动还穿一身黑,就叫悟性差!”我悟性不差,回来后穿衣风格大变,真真迷恋上了色彩鲜丽的服装。——美丽的力量,征服起你来不啻爱情。

 

    ⑥我喜欢那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外国人,来到九寨沟,看到那遗落在人间的美丽仙境,突然扑通跪倒在地,涕泪横流。我不晓得他是否会说“美丽的力量”这个词组,但我明白,他在被美丽击中的瞬间,慑服于她无可抗拒的伟大力量,身与心,顿时瘫软如泥,沉醉如酒。

 

    ⑦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痴迷地相信着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知识、宗教、地位、权势、金钱……我不否认它们的力量。它们所给予心灵的救赎以及为空虚的生命注入的充盈感是这样真实地存在着,不容你忽视。但是,在这些之外,你有没有能力感觉到有一种“美丽的力量”的存在呢?

 

    ⑧我曾在看一部纪录片时多次流泪。那是雅克·贝汉等人花费四年多的时间拍摄的《迁徙的鸟》。美丽的鸟,在天空排成诗行,平平仄仄地飞翔。它们相约飞越大西洋,却不期然在途中遇到暴风雨。茫茫大海上,只有一艘孤独的轮船随巨浪起伏。无助的鸟儿们误将它认成了小岛,纷纷栖落于甲板,从容地梳理起了羽毛;有一只疲惫已极的鸟,索性卧下,将头埋到翼下,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在镜头之外,我想我看见了那在暴风雨中跟踪鸟儿的人,他们的飞机,成了迁徙的鸟群中特殊的一员。鸟儿们睡了,他们也不睡,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着羽毛干透的鸟儿同朝阳一道醒来……他们是在用生命的燃烧礼赞着“美丽的力量”。

 

    ⑨看《迁徙的鸟》而不流泪的人,不配做我的朋友。

 

    ⑩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的心儿变软、骨头变硬的力量;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愿意抛却怨艾、铭记恩泽的力量;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勇于摒弃那个丑陋旧我、悉心培植纯美新我的力量。美丽的力量,是人人心中都适宜生长的一种可爱植物。看重它,培育它,欣赏它,让它成为你爱这世界的一个重要理由。

 

    (选自《散文》2011年11期)

 

9.下列对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洛阳的行为,是因为被牡丹花海的美丽感染,看了洛阳牡丹后作者穿衣风格大变,迷恋上了色彩鲜丽的服装,这体现了美丽的力量。

 

      B.第⑥段借一个外国人的故事,展现美丽的力量,同下一段中其他的“看不见的力量”构成的对比,表现了美丽对于人们心灵的力量大于一切。

 

       C.作者说“看《迁徙的鸟》而不流泪的人,不配做我的朋友”表明作者对这部纪录片的狂热的喜爱,体现了作者对这些鸟的美丽的赞赏。

 

      D.作者在叙述台北花博会、洛阳看牡丹、外国人跪倒九寨沟、摄制组跟踪迁徙的鸟等事件时。穿插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让人在折服于“美丽的力量”时,深受感染。

 

      E.本文围绕“美丽的力量”选材组材,由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到所闻所见和思考,从自然美写到到人性美,行文思路自然顺畅,如行云流水。

 

10.本文为什么从“台北花卉博览会”写起?(4分)

 

 

11.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对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以赏析。(6分)

 

    ①我随人潮痴痴地跌进美得让人心痛的牡丹花海。

 

    ②而洛阳,自然是一朵千年不凋的妖娆牡丹。

 

 

12.文章说“美丽的力量,是人人心中都适宜生长的一种可爱植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本文的意蕴,你认为怎样才能培植好这种可爱的植物?(6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