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上海金山的燕子——

燕子,汝又来乎?
好友馈赠一册好书,曰《国民老课本》。
默读。朗读。怎么读都爱读。
读到《燕子》一文,不忍独享,遂将此袖珍短文输入手机,发给天南地北的朋友。
“燕子,汝又来乎?旧巢破,不可居。衔泥衔草,重筑新巢。燕子,待汝巢成,吾当贺汝。”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看罢回复道:“阅毕此文,感慨万端。不明白清新如许、温暖如许的小文究竟是如何在当今的《语文》教材中失踪的。一本好教材,好比孩童生命中的‘精神奶粉’。一些自称爱孩子的人,怀着满腔热情,自作聪明地往奶粉里掺进了毒素,却不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质疑。一恸。”
一位刚刚丢掉了工作的媒体人看罢回复道:“这只燕子来得可谓正当其时!我和它多么相像———
都失却了可居的旧巢。但是,燕子不曾抱怨,更不曾放弃,它于春光中‘衔泥衔草,重筑新巢’。我没有理由不让自己去仿效它。相信我,也相信燕子——新巢成有日,互贺定有时!”
一位写诗的朋友看罢回复道:“辍笔已久。读此文,羞愧难当。燕子勤勉,是我榜样。就算诗歌再没市场,我也要写。待我诗成,诵与燕子听。”
一位正为暴力拆迁所苦的朋友看罢回复道:“燕子,汝又来乎?旧巢拆,不可居。新巢筑无泥。燕子,汝巢何成?吾当泣汝。”
一位正在情感泥潭中挣扎的朋友看罢回复道:“燕子的聪明在于,它没有挖空心思修补旧巢,而是毅然决然重筑新巢。旧巢残破,不堪补,不可居;然而,那是谁的心,一次次飞临,不肯放下执著?——燕子,吾与汝约定,今日起,筑新巢,唱新曲,做新我!”
一位名叫“燕子”的朋友看罢回复道:“我爱我同名的小精灵,爱看它们‘参差双剪,掠水穿帘’,更爱看它们‘江畔春泥带雨衔’。我要将此温雅小文‘置顶’于我的博客,时时提醒自己:在自我否定中提升,在自我期许中前行。”
……
好的文章,总是以人心为靶心,不论你距离它有多久、多远,它的箭镞,都能设法赶上行色匆匆的你,并且温柔地、不偏不倚地击中你。每个人,都多情地以为这只燕子是冲自己飞来的。冥冥中,仿佛有一个巢穴,虚位待了许久,就等这只燕子来占据。
谁的童年里,珍存着一页泛着人性光辉的《燕子》?告诉我,那源头一块石头,是怎样改变了你人生河流的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