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植树节,贴一篇旧作,对植树人表达敬意!

(2007-03-12 19:38:36)
分类: 花如雪

40年,4亿棵树

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我被一连串的数字惊呆了:364个植树人,4亿棵树,110万亩森林,544万立方米的森林总蓄积,52万立方米的平均年生长量,12亿元的人工资产,1亿元的年增值,4倍于直接经济效益的绿色生态效益……
登上高高的塞罕塔,花一元钱租了一台高倍望远镜,转着圈地看,居然看不到尽头!这一片最大树龄仅仅40岁的年轻的、朝气蓬勃的森林哪,直把天也染绿了,直把云也染绿了呀!
林场的工作人员小赵告诉我说:1962年,364个人开进了这片“风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大荒漠。在这364个人当中,有来自19所大专院校的140名应届毕业生。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先是坝下育苗坝上栽,后来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研究,积累经验,终于能够在坝上育苗坝上栽。由于这里坡度大,大部分地方无法进行机械操作,而要靠人工造林。坝上沙地多,一般适宜平地植树的铁锹和植树方法在这里都不好用。一锹铲下去刨不出一个坑,等锹起了,沙土自己又流了回去。聪明的大学生们在植树过程中发明了“植苗锹”——一种独特的沙地植树工具。他们还摸索出了“三锹植苗法”,就是“深送,高提,埋过红皮;覆土,踏实,不留空隙”,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用同样的时间塞罕坝林场的劳动力可以造林三亩,而其他林场的只能造林一亩……
我跟小赵说,我很想见见当年那些伟大的创业者。小赵说他们大部分都已经退休了,实在没啥好见的——他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我紧紧握住小赵的手,无比激动地说:代我向你父亲致敬!
——这是一个崇尚种草的年代。我见过一个喷灌工人,他叹着气说:这些“吃银子”的破草哇!别怪他发牢骚,也别怪有人热衷种草——浮躁的心哪有耐性等待数十上百年?树长起来的时候,种树的人已默默老去;草长起来的时候,种草的人却正雄姿英发。但是,面对着一座会“造银子”的森林,我们太应该感动,太应该奉献对植树人无比崇高的敬意——不是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念慈心
后一篇:英子在伦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