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好课

(2007-03-10 12:02:14)
分类: 慕娉婷
 

人间好课(代序)

(这个孙老师让我心怀崇敬!他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含义,在一块白色的塑料泡沫上扎了三万多个孔,每个孔里插上一根松针,用这样世间绝无仅有的自制教具辅助教学)

特级教师孙建锋从深圳给我发来一个课堂实录,是他在山东枣庄做课时讲授的一堂语文课。因为孙老师所选取的课文是根据我的一篇文章改编的,还因为我也是一名语文教师,所以,他想让我就这堂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孙老师把我那篇总题为《读懂了女人,也就明白了世界》的文章拿到小学课堂上去讲是心怀疑虑的,那么小的孩子,该如何去面对“死亡”这样一个沉甸甸的话题?若手中没有“金刚钻”,大概是断然不敢揽这样的“瓷器活”的吧?

夜深了,家人都已沉沉睡去。我坐到电脑前,开始静心步入孙老师精心创设的课堂。

我首先重温了自己在7年前写下的文字——《凄美的放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曾重重地撞击过我的心扉。我向来认为,对一个真正的作家而言,生命中割舍得下的东西,是很难化成文字的,惟有生命中那些割舍不下的东西,才可能饱蘸了自己的心血之墨,凝于笔端。

作为这篇文章的原作者,我以为自己应该是一个“权威”的解读者。但是,当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潜入孙老师和他的“孩子们”中间,我臣服了。我没有料到,孙老师对这篇文章所进行的“二度创作”是如此精妙精彩,孩子们稚嫩纯美的声音恍若来自红尘之外。我一下子就为自己先前对“枣庄上千人的大礼堂一时泪雨纷飞”的说法所持的怀疑态度感到了羞耻。

静静的夜,我独自在电脑前静静地流着热泪。

我多想让自己的泪幸福地融入枣庄的那一场泪雨啊!

一天的劳顿,偷走了我所有的好心情,但此刻,在这一天的结尾处,我走进了枣庄的课堂,孙老师和孩子们重新为我人生中这寻常的一天定义。我明白了,人间是有天使的。

自觉不自觉地,我们总在回避“死亡”这个黑色的话题,但在枣庄的课堂,“死亡”竟可以变得如此华妙,如此庄严!孙老师向我表示,他要把“第一眼就受震撼的‘凄美’根植于孩子的心田”,他说:“作品,活在孩子心里,是永活。”感谢他给了我的文字“永活”的机会,更要感谢他为这“永活”所付出的美丽劳动!我在发给孙建锋的短信中由衷地称他是“美的布道者”,我欣赏他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的“零距离对话”,欣赏他巧妙地引领着学生去品尝“一吐为快”的快感,他带领孩子们对死亡、爱和生活所做的深度思考,精警熨帖,水到渠成。在我看来,真教育是善爱者的游戏,而教育的至高境界,是“无痕的教育”——情感的自然涌流,知识的自觉接纳,这样的教育才可能楔入生命之中,才不会轻易流失或消散。

一想到在这个嘈杂的星球上还有孙建锋这样的人以这样一种虔敬的姿势在孩子面前站立,心就快慰得微微发痛。读过一篇“酷评”,说“孙建锋在上‘真课’”,当时不懂,现在明白了评论者用词之妙。孙老师确实是在上“真课”,用真心上课,用真爱上课,用真本领上课,用真智慧上课。他的课的耐看处不在于他“给予”了你什么,而在于他“唤醒”了你什么。孙老师把他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恩传递给你,让你不由萌生出爱的冲动。有个曾现场聆听过孙老师讲课的同行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在孙老师的课堂上,有个孩子突然脱口说出了自己藏在心中的苦恼——爸爸妈妈离婚了,我跟奶奶过……孙老师当众抱起了这个泪流满面的孩子,在他的额上轻轻吻了一下,令在场的每一个听课者都嘘唏不已。记得以前在“凤凰语文论坛”看过一个帖子,题目就是《爱上孙建锋》。——面对这样一个揣着一颗“圣心”在小学课桌间从容穿行的老师,想不爱上他,难。

我想,不管我将为这堂课写下些怎样的评论文字,这四个字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吧——人间好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快乐开花
后一篇:一念慈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