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意义

(2014-05-16 16:14:30)
标签:

情感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意义

《广州日报》作者:凸凹   2013·7·22 

(选节)

     泰戈尔对人生有乐观认识,他认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意义。一如稻谷,离开了风光于田埂的日子,就又有了宝藏于仓廪的时光。 
    泰戈尔还有一个认识,让我心境豁然。他说:“人们往往接受你的奉献,而不接受你自身。”换言之,你贡奉了,价值就在了,没必要再关心“自身”在社会上、在人心中有没有位置。这让我联想到,所谓大人物,即便是身居高位、权重一时,或者腰缠万贯、颐指气使,但如果没有人格影响、社会作为、文明贡献,在时光深处,也是“小人物”;相反,位卑言轻、贫贱暗淡的小人物,如果他对国家、民族、群体有积极贡献,对人类进步、社会风气有积极推动,历史也会记住他们,也是“大人物”。 
     所以,依泰戈尔的逻辑,“乐生”必定与“有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泰戈尔在论述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意义的同时,也强调要懂得功成身退,让出原有的“位置”,开辟新的疆域,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的价值。 
     他说,果实成熟,离别枝条,是它的光荣。 
     因为离开枝头,正是它新生命的开始——落入餐盘,被人类享用,会化作人的生命活力,经由人去开创新的价值;落入土地,会变成种子,衍生新的植株,结出更多的果实。所以,离弃并不意味着虚无,而是诞生。 

给人的启发是,在博取权位的同时,应该记住:完善了权位,就应该把它放弃。否则被人强行从权位上拉下来,就失去了光荣与尊严。就是说,事功之后,要适时从权位上退下来,自己隐入台后,让功德熠熠闪光。 
     泰戈尔特别推崇印度古谚:年逾五十,人应该进入森林居住。 
     他解释说;这并不是要人去做隐士,而是提醒人,年逾五十,就不要再贪恋红尘,追名逐利,要懂得修炼内心,默默奉献。寿则多辱,并不是辱就天然地附着于寿,是寿者蒙昧,该通透清明之时,却趟红尘祸水,陷在功名利禄之中,丢怪露丑。 
      泰戈尔认为,人生再漫长,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而且,实际情形,往往是这样,漫长的时光反而短暂,短暂的瞬间反而永恒。 
       他的话,一经回味,从自我人生中,会找到很多对应的例子—— 
   所以泰戈尔说,生命的存在,就是踩着一个个瞬间而走完人生旅程。 
     也就是说,人生的目的其实并非真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过程,留下刻骨铭心记忆的那一个又一个生活瞬间。 
     泰戈尔的可贵,就在于他始终在说真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4年05月10日
后一篇:播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