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去的书信

(2012-10-03 17:19:44)
标签:

书信

月满西楼

原创

情感

思念

分类: 散文随笔

   远去的书信


文/白雪飞梦

在通讯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里,书信曾经是我们唯一的的联络方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连绵的岁月,一封书信就是亲人的平安,就是亲人的思念,岂不是比万金还重?“云中谁寄锦书来,实可行,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孤独之人,遥望云天,一封书信也许就是全部思念的寄托。“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思之又思,想之又想,千言万语,情意绵绵,岂止一封书信能够承载的呢?

而今,电话、短信、微博一系列的通讯工具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慵懒,书信成了一种繁忙的奢侈品离我们越来越远,而现在的年轻人似乎不知道写信为何物,如何去邮局里寄信,现在只有礼节性的贺卡还在逢年过节时候在人与人之间往来。再过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也许信就真的寿终正寝了,在我们人和人之间消失,那其中寄托的绵长思念,无尽回忆都将随之烟消云散了吧?

在我们那个年代里,信是我们联系的纽带,是我们交流感情的载体。写信的时候是满怀希望,等新的时候是无尽的思念,而收信的时候又是何等的欢呼雀跃。

最早接触书信是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让写信那真是一件挺难的是,自己熟悉的人就那几个每天都见,自己不熟悉的人,就一点也不了解,写一封信真是没有一点想说的欲望,只能搜肠刮肚的无病呻吟交差了事。因为在哪个年级没有分别,不懂的别离,懵懵懂懂不懂的思念。甚至在家长的呵护下也不懂得亲情。后来哥哥中学毕业出去打工了,渐渐懂得了思念,因为在家里我和哥哥的感情很好,只要他在家里永远是他身后小尾巴,他经常带我去挖药,挖药是那个时候我们我们唯一能换来学费的方法,冬天带我去山上拾柴,给我讲故事,说些我还没有经历过的许多事情。尤其是在学校练拳脚、学英语的种种趣事,总是让我听得如痴如醉。哥哥去打工之后,半年也许能见一次面,思念便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总是盼着他回来,像我小的时候一样带群我去玩,但这样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哥哥会隔三差五的写封信回来,那个时候我已经上了初中,信不是寄到偏远的家里,而是寄到学校。我总是把信反复的看,反复的读,在信里哥哥总会鼓励我好好学习,记得最清是他让我第一次深刻记住“再接再厉”这个成语,这也成了我学习的动力之一。每天坐在教室里看到穿绿衣服的邮递员进院子的时候心里就一阵窃喜,盼望早点下课,早点收到来信。星期天回去的时候就把信带回家,给一家人读哥的信,一家人坐在油灯下听我读,似乎听到了哥哥说话,一家人一起高兴,这是难得的幸福时刻。有了来信自然要写回信的,这当然是我的任务,但这时候我一点也不觉得难,爸爸妈妈姐姐都把要说的话,要说的是说给我,我就给哥哥写信,最好写的还是我要写的,汇报我的学习成绩,说说学校的事情和自己的思想,每次总能写的好多。我想,读信的时候,也许是哥哥一个人在远方开了的时刻。

初中毕业之后,我到外地上了中专,一个人来到了陌生的地方,见你到的都是陌生的人,似乎进了一个天井里丝的与外界隔绝了,也似乎鱼儿钻进了泥沙里透不过起来。往日经常在一起玩的同学一下子各奔东西了,那个时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这种渠道打听同学的地址,然后写信,每天盼望信件到来。记得那时候,学校的信件全部放在走廊的木制架子上。那个低矮的楼梯间就成了学生的天堂,我们每天课间操后都会到那个走廊里走过,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虽然有时候知道根本没有可能来信,但都想去转一圈,真正的看看才能了却心事。拿到新的时候欣喜若狂,拿不到新的时候怅然若失,最高兴的时候是一次收到了五封信,那天我似乎觉得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还有丝丝缕缕的通道让我感到情谊的珍贵、社会的温度。那些日子,我们可以不吃零食、不看电影、甚至不吃饭,但一定要写信,买一毛钱一个的信封、买五角钱一枚的邮票。我们用信交流友谊,我们用心诉说想念,我们用信倾诉孤独,慢慢的在信得抚慰下,渐渐地融进的新的生活圈子。

当从中专毕业的时候,我们都已经慢慢长大,毕业后几十个同学四散而去,我在很偏僻的小村小学里教书,丁点大的学校只有四个教师,邮递员也只是每周才能到一次,而这个时候很多的地方已经通了电话,而我们这里却还是那么的闭塞,不知电话为何物。我很长时间都不愿多说话,不愿多见人,没事情的时候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面对着信纸写信,或者是写日记,把以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全部写下来,有的寄出去了,有的只能空空的留在那里。我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所有的内心世界全部变成了文字从笔尖涌出,我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这时,我们已经慢慢长大,心里不知何时已经偷偷的住上了别人,在一起的日子里,我们都不曾觉得珍贵,也不曾珍惜,猛然间的别离,却让人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回到了离开三年的小村庄,似乎转一圈又回到了原地,而在这一圈当中,却把自己的心丢掉了,每天眼前是赶不走的影子,脑海里的是抹不去的笑容,梦中也依然是曾经的场景,让我每天很苦闷,似乎钻进了茫茫的无尽深渊,躯壳沉沉下沉。我知道我沉到了一个很深的角落,成绩、能力和一切都不能和往日的同学相提并论了。写信的时候,也多是郁闷悲伤,孤独寂寞,写信似乎成了一种发泄,读信也成了感伤。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好在我们生活的时候还可以写信,见不到人,信成了唯一的表达。写信似乎和朋友聊天,恳切温馨;盼信的时候似乎是热切盼望归来,望眼欲穿;看信的时候似乎聆听朋友的心跳,亲切温暖。就这样写了盼,盼了收,收了再写、再盼,就度过了一个有一个无聊的夜晚,无聊的日子,无聊的每一天。

而今,我们有了电话,开了微博,表达思念传递问候似乎很简单了,于是我们便忘了曾经的信件,可是收到一个短信的时候我们能感动得热泪盈眶吗?虽然是经过网络写手千锤百炼写得十分的精炼和贴切。因为小小的短信里似乎表达不了那么多的情愫,寄托不了那么多的思念,包容不了那么高的温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浮躁的年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