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我们成了汉奸
(2009-05-14 17:24:14)
标签:
教育思索汉奸誉词政绩 |
分类: 教育道论 |
文/白雪飞梦
写了《我觉得我像汉奸了》一文,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静下心来想想,我们怎么就成了汉奸了呢,难道我们就不知道少上几节课清闲?还是我们不知道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快乐?不,我们什么都知道,但我们身不由己。
素质教育早已写进改革纲要,专家说的一点也没有错,要全面发展,要素质教育,要减负,要能力,可是喊了这些许年,我们依旧在应试的大道上昂首阔步,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我们学不会还是怎么?其实浏览一下所谓的教育改革的前沿,有多少不是拿分数说事?而细看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应试教育。“洋思的三清”堂清周清月清,不就是检查么?检查背诵检查默写检查习题过关,不过这留下来,过了再回家。细细想来,这那是学习啊,这简直就是劳教,难怪有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星期天,我把着校园的铁门,眼巴巴的看着别的同学回家……这不是铁门铁窗铁索链吗?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学生三呼口号,怎么都让人想起文革,总有点思想控制的味道,一味的重复形成心理定势,恐怕一辈子也成了书呆子。而永威中学中学简直是洋思的翻版,在唯恐逼得不够,再加一条,所谓“四清”。这篇文章本来不想提日本人,可说到此怎么能不想起的日本的三光政策,难道让祖先的苦难再在我们的后代身上重演么?然而就是这样的道理却能过专家关,大放誉词,却能过教师关,学习如火如荼呢?
专家毕竟是专家,肯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像我辈才疏学浅想表达观点都含混不清。他们可以把明明白白的真理宁拉到错误的观点上,却让我们无从反驳,我不知道那些专家为什么就成了吹喇叭的,抬轿的了,反正我知道,学校出名了就很有钱,什么门票、演讲、报告、还能出书、编教辅等等。反正他们有自己的默契。
基层教师眼睛是雪亮的,可自己的头是管不了自己的身的,决定是否学习不是他说了算。试看我们的局长们有几个像魏书生的,能教书懂业务,能体谅老师和学生的?他们太多的是官场干部,恶习难改啊,太注重数字了,太在乎自己的政绩了,反正什么能提高成绩就学什么,什么能出政绩就学什么?只要能行的话,他巴不得学生老师整夜不睡呢!他们手里握着小老师的命运,你还能不学?而我们的孩子们,却更是不明白了,这些老师们怎么就和电视里,小说里的那么不一样呢?简直就是一狱卒!
于是我们的口号喊了是几年了,依旧是口号,走不到现实中间。其实我们谁都明白,只是都在各取所需罢了,有谁会在乎我们民族的未来?或许有人说科举制度下同样有苏轼、韩愈。毁几个并不可怕,这样的教育同样会有挺起中国脊梁的人,但愿这样啊!可是面对一个个灵性的孩子,就这样的在我们的学校里走一遭,就戴上了眼镜,沉默无语,只会动笔做题了呢?面对这样的现状,略有一些良知的人怎么能忍心呢?
这样的现状主管部门不知道么?那倒不!如果谁想真正的了解教育现状。其实很简单,只需走进教室看看我们的学生,让他说两句话,唱两支歌,就什么都明白了。除了个别学生做题还好外,其余的便是“三无”学生了。(学生太累想叛逆---无德,只上文化课----无能,整天在校看书本---无见识)
回到题目上来,谁让我们成了汉奸了呢?借教改利欲熏心的学校,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的专家(当然包括媒体),还有政绩攻心的领导。这样,我等小人物就不明不白的成了汉奸了,而我们可爱的学生就成了最底层的的牺牲品。
归根结底,教育是个清净的地方,应安心做学问,而想发财的,相当官,想扬名的,切莫进来。也许,造个假数据,修个豆腐渣只是毁了个别人的生活,而糊弄教育,糊弄孩子,毁的可是整整一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