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是我刚刚参加工作的那年读到的一篇文章,好像是在《读者》杂志的扉页,大家先看一下:
我在一本名叫《西游记》的书里读到关于这只猴子的故事。他后来被另一个姓唐的和尚救了,他被用来保护姓唐的和尚去取一本据说要经过很多艰险才能取到的经书。经书当然取到了,而他据说也成了正果。
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几乎欺骗了我整个童年。
多年以后,我给我的孩子又讲这只猴子的故事,讲到他被救了之后,保护师父历尽艰险去西天取经。孩子忽然对我说:“孙悟空真可怜。”
我有些不解,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他干吗要跟着一个什么都不会的笨师父去取一本不知道拿来做什么的破经呢?他应该再大闹天宫。
那一夜,我整夜都不能入睡,黎明的时候,我似乎又看到那张小时候经常出现在梦中的脸,他当然还是一张猴脸。
他泪流满面。
记得当时我看这篇文章时,只觉得写得不错,至于怎么好,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当时和一个同岁的数学老师还有一番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文章中的唐僧是否可以叫做姓唐的和尚?当时的细节已经记不大清了,唯一有点印象的是同事坚持认为姓唐的和尚是泛指,唐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我们泱泱华夏,此处将唐僧定位姓唐的和尚,不光没有错误,简直就是妙笔,哈哈。推荐给一位快退休的老教师,他只是大体浏览了一下,对我说:“十年之后你再看这篇文章,你的感觉和现在一定不一样。
我一定好好保存这篇文章,准备二十年后退休的时候再重新细读,看那时又有什么感触?不过我插一句,这篇文章直接影响我让孩子接触《西游记》这本文学名著的信心!但愿他在读的时候只是觉得孙猴哥好玩,而不会觉得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