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建联“客大欺店”,信兰成忍气吞声

(2009-08-24 19:20:38)
标签:

篮球

体育

斯坦科维奇杯

亚锦赛

易建联

中国

分类: 王大力体育评论

                    易建联“客大欺店”,信兰成忍气吞声
                                             文/力争上游
男篮亚锦赛已经过去好多天来了,对于男篮亚锦赛的种种争论还没有就此结束,在男篮亚锦赛上中国队失去了冠军,男篮亚锦赛之后,易建联提出反美,中国篮协迫于无奈,答应了易建联的请求,要在以往中国篮是肯定不会答应易建联的请求的,那为什么这次中国篮协答应了易建联的请求呢?

大家还记得在2002年的时候,王治郅因为滞留美国没有归队参加训练,而被中国篮协无情的开除,不但开除,而且还给王治郅加上了“不爱国,不爱队”的帽子,这对于当时的王治郅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此后王治郅长期无法归队,而如今为什么在对待易建联的事情上篮协采取了双重标准呢?为了打消外界的质疑,以信主任为代表首先走了一步好棋,那就是把斯坦科维奇杯的目标定位为锻炼新人,既然是锻炼新人,那么易建联虽然很年轻,但也不算是国家队的新人了,那么易建联可以很体面的反美,信兰成也没有丢什么颜面。如此看来,信主任和易建联同学是是两全齐美,谁也没让谁难堪。

其实,信主任自认为自己是走了一步好棋,在我看来信主任只是用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蒙骗大众罢了,谁都知道斯坦科维奇杯的意义,2010年就要进行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篮协怎么可能用斯坦科维奇杯来锻炼新人呢?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我们首先关注一下我们请来的对手,欧洲劲旅土耳其,非洲的安哥拉,还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提到土耳其大家可能并不陌生,我们熟知的NBA魔术队球星特克格鲁(现已转会猛龙),犹他爵士队当家球星奥库,这两名大牌就是土耳其这支国家队的成员。澳大利亚队大家也比较熟悉,澳大利亚长期垄断大洋洲冠军,领军人物是易建联的故友,雄鹿队的博古特。澳大利亚队此次也是派来主力阵容参赛,并不是我们亚锦赛前热身时的冒牌军,非洲冠军安哥拉队此次也将派出全部主力阵容参赛,由此看来篮协邀请的对手几乎每支球队都是正牌军,只有中国队阵容不整,而原本就在亚锦赛上输掉总决赛的中国队,在本届斯坦科维奇杯很可能将面临着三战皆负的情况,而篮协似乎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因此提出了“锻炼队伍,锻炼新人”的口号。

其实,中国篮协派出国家队参加斯坦科维奇的初衷一定不是锻炼新人,这是大家心里都清楚的,怎么会请那么高水平的队伍锻炼新人呢?笔者认为,在男篮亚锦赛之前请来立陶宛和澳大利亚的二队,这才要磨合队伍,锻炼新人。目的是为了亚锦赛而做准备,亚锦赛之后由于易建联坚持反美,篮协只能做出妥协。这才是提出“锻炼新人”这个口号的真正原因。所有人都看到了开出王治郅出国家队的后果,就连信兰成本人都知道,如果将易建联也开除国家队,那样将会重蹈王治郅的覆辙,因此,信主任只好忍气吞声,默许了易建联的离开。这就是信主任的双重标准,也是中国篮协做事的一向原则,

我敢肯定,中国男篮在斯坦科维奇杯上一定不能完成任务,因为我们面临的是“虎一样的敌人”,而到那时你依然会看到骂主教练的,骂男篮队员的声音会不绝于耳,而骂中国篮协的人和这次亚锦赛之后一样又会是寥寥无几。是的,部分无知的球迷找不出骂篮协的理由,因为篮协说过了:“我们是要锻炼新人,锻炼队伍”,实际上中国男篮起初是想用斯坦科维奇杯来为2010年的男篮世锦赛做准备,但是由于姚明的受伤,易建联和朱芳雨的离队这只男篮的实力大打折扣,而中国男篮面临的对手的实力确是有增无减,可以说这届斯坦科维奇杯对手的实力是相当强大的,他们的实力要远比亚锦赛上的伊朗等队强得多,近来看见多位球迷说斯坦科维奇杯是郭士强最后的救命稻草,那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想说的是这棵“救命稻草”就是银狐哈里斯来了他也抓不住。因为对手过于强大,郭士强手上的棋子根本不能与之对抗,因此,我再次要提醒大家斯坦科维奇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如果你期望太大,那么你失望就会很大,还是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这支男篮已经兵荒马乱,主力球员走的走,伤的伤。你如何让剩下的这支实力不整的男篮去夺得好的成绩呢?

写到这里,想起了一位有才球迷写的对联“谢天谢地谢亚龙,信神信鬼信兰成”,想想这副对联,真是感同深受,当所有人都在指责郭士强的时候,当所有人都在骂朱芳雨的时候。我在想何时有一天中国篮球的体制能够改变?何时信大人能为中国篮球做点实事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