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的“兴”念什么
(2010-05-12 10:42:3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札记 |
可是过后一查,也不知道该听谁的:
资料一:
“杂兴”,一般解释为“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工具书中没有查到“杂兴”这一词条,也没有从“兴”的词条中找到确定读音的直接依据。唐宋都有以“杂兴”为题的诗作,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说:“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于是,我联想到《诗经》中的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便查找了“起兴”(简称“兴”)这一词条:“qǐxìng,名词,十个表现手法之一,即借另一事物,以引起所吟咏的事物。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起兴之笔”。《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教材中选取的这一首,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基于上述材料,我认为“杂兴”中的“兴”应该读作“xìng”。
资料二:
“杂兴”是读第一声的。赋比兴中的兴是读第一声。兴本来的就是诗歌的一种表达手法。《毛诗正义•大序》曰:兴者,触景生情,因物起兴。明人杨慎《升庵诗话》也说: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杂兴也就是看到各种事、景而引起的吟咏之作。也可以从作者和作品本身来看。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想富国强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加上他涉世较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的情感,他完全有“触景生情,因物起兴”的思想基础。《四时田园杂兴》这60首七言绝句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田园情景,写的是农家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风土民俗、耕织、收获的景象,仔细体会,其中无一不见其怜农的情怀,所以说这里的“兴”读阴平调是没有问题的。
虽说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仔细分析,都知道“杂兴”的含义,问题出在“赋比兴”的“兴”的读音上,到底读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