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底下的宋代匣钵

(2013-05-03 23:16:48)
标签:

宋代

匣钵

文化

分类: 逸心文稿

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山底下的宋代匣钵


林逸心


 

  

http://s4/mw690/4be10efdgdbd1de99b133&690

 

今天上午和立明、岚、文一起去山底下买古代的匣钵,那一块是废弃的窑址,所以从五代起就是景德镇陶瓷的垃圾场,而许多当地农民就开始以挖古瓷器匣钵为生,渐成产业。 

    据老艺人介绍,景德镇五代古窑址出土的白瓷多见花口或唇口浅腹的碗、盘、碟及长颈喇叭口圆腹或瓜棱的执壶等残器,另有水盂、三脚香炉、锯齿口沿类钵、大钵、扁壶、盖盒等器型,其中一类为支钉叠烧法烧成,另一类为一匣一器的仰烧法烧成。匣钵装烧的白瓷品种多为盘、碗,普遍胎质洁白坚致,釉色纯净润泽,有的显乳白色,有的积釉处微微泛青而显青白色,有的标本釉面已经完全具备青白釉的典型特征,属于青白瓷了。

   匣钵是用很粗的杂泥做成,用来装瓷器,因为当时都是柴烧窑,所以为了防止瓷器被落上柴灰,便将它们装进了一个个匣钵里,而匣钵本身便在柴烧釉的作用下,有许多好看的肌理和效果,但是它们本身在古代是没有什么艺术价值的,因为中国一直瓷器盛行,讲究对形态完美与釉色精致的追求,这些质感粗犷,形状歪扭的匣钵,被一次次使用后便丢弃。但是现在看来它们非常之美!粗糙的质感,自然的柴烧釉效果,高温过后便变成了不规则的形状。遗憾的是这些被挖出来的东西,真正完整的不多,我们挑挑拣拣了一上午。我买了几个宋代匣钵盖子,可以用来做装水果的盘子,还有一个破了边的匣钵,加上两个高温烧熔,叠在一块的青釉盘子,和一只五代时的蘸墨用的小碟子。加起来还不到一百。因为这个窑址是民窑,所以做的东西不像官窑那么讲究,更加随意,有趣。来到景德镇才发现,原来古董也能如此之便宜! 

     天气真好,阳光灿烂,心情不错,吃过兰州拉面后,我回到家里狠狠地睡了四个小时,真有点天昏地暗,神魂颠倒的味道。来景德镇后整个就是一个忙字,每周六个工作日,终于有了个星期天,恨不得足不出户,睡一整天的觉,发一整天的呆。  

     晚上七点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2个人来到了乐天陶社。我和Eric、Summer、立明一起在青年旅舍迎接他们,他们年纪都已经不轻,一个个笑容和善,看起来比较亲切。我站在人群里,青旅突然一下变得挤挤攘攘,还有一点忐忑!一下子要协调这么多人,而且全是西方人。终于按压住激动的小心情,帮着他们搬行李,安排房间。然后带着他们浩浩荡荡一大伙人去附近的美食广场吃饭,点菜时也出现了许多小插曲,很搞笑。认识了很多人,各种名字,幸运的是都很简单,但是我才记住了六个。现在我手下也有了三个志愿者,而我这个完全没有领导气质的家伙,真是不习惯,做领导,做协调员,这都是我最最不擅长的事情,但是也要硬着头皮做好,并且相信会好的。明天是第一天,也是我来这上班,最有挑战性的第一天。

不知同他们相处的如何?嗯!明天起我要想办法连载我的澳大利亚团的故事:)

 


http://s4/mw690/4be10efdgdbd1e017f1f3&690

    (原载伦敦艺术大学:http://www.arts.org.cn/3_level/news_63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