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童年的生活仿佛素描画,烙在脑海深处,线条模糊,却挥之不去。
吃苦是一种资本
2、抢收夏麦
盛夏时节,农历五月的乡村,小麦从杆叶一直黄到麦芒尖。正是晌午,温热的夏风吹来,麦田起伏荡漾,放眼望去,如一望无际金黄的海。
布谷鸟不知疲倦的叫着“布谷布谷~,快来割麦~,布谷布谷~,快来割麦!”大片的麦田都成熟了,村民们下手早的已经开始收割。老庄上午去地里转了一圈,靠着边梗处拔了几根小麦穗,放到手心揉揉,搓搓,吹去麦芒和麦糠,一仰脖,倒进嘴里,嚼了几下,拍拍手掌说,不急不急,再晒两天吧。像这样干热的午后,晒一天是一天,小麦浆会更瓷实哩。
庄小妮光着脚丫儿在院子里洗衣服。不上学的时候,她不舍得穿娘刚买的新凉鞋。地面晒得发烫,庄小妮脚心不敢沾地儿,踮着脚尖走来走去,她把洗好的衣服晾到两棵树间的电线丝上,洒到院子里的水,一眨眼功夫就干了。
老庄从西屋的瓮旮旯里掏出几把镰刀和一块儿水磨石。镰刀刃有的弯弯的像初五的月亮,有的直挺挺的像极了阿拉伯数字“7”。爹喊小妮把净过衣服的水盆端过来,他要磨镰刀。“嚓嚓嚓”,不一会儿,几把明晃晃的镰刀磨出来了,爹用大拇指在刀刃上试了试,磨完的镰刀刃在太阳下闪着锃亮的光。
今年的打麦场和破罐大伯家一起碾压。两家都有五亩二分地,占各家一半。一星期前的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爹套着牲口拉着辘轳去了地里,每家地头上拔掉了四五个垄梗,趁着潮乎气压几遍,娘提着梢桶用瓢洒水,香娥大娘用铁锹帮着填凹凸不平的地方,洒完水,晾一晾,再压就密实多了。压好的打麦场平平整整,晾晒几天,就可以打麦子用了。
八十年代中期,村子里还没有联合收割机,农民都用镰刀一把把的手动割麦子。大清早,趁着天气不太热,一家人在地头一字排开准备割麦子。小麦是“三密一稀”种植法。“三密”暨三单溜小麦近距离挨着,“一稀”处是空档,目的是让小苗透气,一稀处种的是玉米,玉米苗刚冒出地皮半札高。
爹先给小妮做了示范,两腿错开,一前一后,左手拢住小麦麦穗以下部位,镰刀放在距离地面四五公分高的根部,猛一用力,一把小麦就齐刷刷的割断了。爹还教小妮,要用巧力,不要使蛮劲,那样又累又容易伤着自己。同时要注意闪过玉米苗,只能割麦子,没有净苗前不能伤玉米苗。
爹为了激励大家干得起劲,开展起劳动竞赛,爹和娘每人分三垄,小妮分一垄。只见爹和娘猫下腰,三下五除二割到前面去了。庄小妮人小,手小,握的也少,她只能一小把一小把的在后面跟着割。每过半席梗,娘就连根拔一撮小麦,捏着麦穗的地方拧起来,打个活结,压在地上,做腰儿用。割下来的小麦就放在腰儿上,差不多大小时,把腰儿两头一拧,在麦捆里面一塞,一个麦秸个就完成了。
半晌午的时候,他们割完了半角地。站在地头上远远望去,一个个的麦捆呈一条线,头向东根朝西直挺挺的躺在地里。
庄小妮坐在麦捆上,满头大汗,嗓子里又干又涩,伸开右手,手掌心三个亮晶晶的水泡,火辣辣的疼。麦芒扎在裤腿上,挽起裤子,小腿部位扎的星星点点的红印,痒嗤啦啦的。她脱下鞋子,磕了磕灌进去的土和麦粒。
熟透的小麦中午是不能收割的,因为太阳的暴晒,麦芒张开,麦粒容易掉落。小妮一家用了三天的时间割完了全部的麦子,又一车车拉到打麦场上。打场机头天拉来了,爹把打场机和柴油机“一”字摆列好,就准备着天亮后开始打麦子。
清晨四点多,庄小妮正睡的酣香,娘轻轻地摇晃了她几下,在耳边叫起床。庄小妮迷迷糊糊爬起来,穿上长袖的衣服跟着娘踉踉跄跄出门了。街上一个人也没有,天色还黑,只有东方蒙蒙亮,高高的天空上闪着几颗星星。谁家的狗听到脚步声远远的犬叫着,庄小妮深一脚浅一脚的和娘走在村外的小路上。
准备打麦了,娘用一块儿方巾严严实实包裹住小妮的头,只露出两只眼睛。天还没放亮,庄小妮打着手电筒,娘蹲在柴油机前,摁下点压器,爹猫着腰,把摇把插进旋钮,用力慢慢启动,随着柴油机的转速增高,爹飞快的摇动摇把。
“放——!”爹拉长嗓一喊,娘随手松开点压器。“哒哒哒”,柴油机被摇着了火,冒出浓浓的黑烟。庄小妮抱着皮带,展开,一头挂在打麦机皮带轮上,另一头递给爹。爹一手握着油带,另一只手对准柴油机的皮带轮,顺着旋转的方向用力一挂,打麦机瞬间“嗡嗡嗡”的启动了。
“去,坐打场机口上去!”爹大声对小妮喊着,声音淹没在“哒哒哒”、“嗡嗡嗡”的机械转动声音里。娘比划着,庄小妮利索的爬上两米多高的打麦机。
打麦机“嗡嗡嗡”的高速旋转。娘把整个的麦个儿解开递给庄小妮,庄小妮一点点往打麦机口里入,搅拌碎的麦秸从打麦机尾部舱口飞出来,麦粒顺着打麦机仓落到地下。爹负责一会儿把打出来的麦秸铲到大树下剁起来,一会儿把堆积的麦粒往外掏。干燥的麦秸绞碎后产生巨大的灰尘,整个打麦场狼烟四起,隔着包裹严实的毛巾,还是呛得人直咳嗽。高速旋转的打麦机随时会把麦粒或者土坷垃抑或小石子打飞,溅到脸上,穿透般的疼。
东边天空中藏青色的云大朵大朵聚在一起,太阳出来的时候,云朵逐渐变成红色,渐渐地,东边半边天都烧成红彤彤的颜色。“早上烧、后晌浇”,莫不是这老天爷下午还憋着雨?太阳越升越高,晚间的清凉逐渐消失。庄小妮不停地在打麦机口里塞呀塞呀塞麦子,直到她的胳膊酸疼的再也抬不起来,粉碎后的麦秸剁高高的包围了路边的窜天杨,爹和娘也累得精疲力尽。
“回家先弄口吃的吧,顺便喂喂猪,留下小妮在这儿看麦场!”约莫八九点钟的光景,爹和娘解下毛巾,沾着水壶里的水,擦擦脸上的黑尘,回家做饭去了。庄小妮看不到自己的脸,不过一定也和爹娘一样满脸漆黑,她清清嗓子,吐出一大口黑痰。她抱起水瓶子,喝口水,簌簌口,吐出来的都是黑色的水。股不得那么多了,一仰脖,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下去半瓶水,肚子“咕咕咕”的抗议起来。
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经过,大家都在忙着抢收小麦,远远望去,这一片儿扬尘四起,那一片儿麦糠飞扬,不时打麦子的就是扬麦子的。
庄小妮拿起扫帚把麦场上四处飞溅的麦粒扫到麦堆儿上,把麦秸往剁上攒了攒,整理一下工具,靠着麦秸垛休息一会儿,差不多连续干了七八个小时了,她感觉又累又饿,困意渐渐向她袭来,一合眼睡着了。
“醒醒,快醒醒!这孩子,看着麦场还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娘捎饭来了,她先从布袋掏出俩热馒头,饭盒里扣着的炒西葫芦,娘还在往外掏,呵呵,竟然还带来了几瓶香槟。
饿个透,吃个够。庄小妮太饿了,她感觉前肚皮耷拉后肚皮,巴不得一口吞掉眼前的食物。一眨眼功夫,半饭盒菜和两个大馒头全部下肚。撬开香槟瓶盖,抿了一小口,甜甜黏黏的味道,娘说喝吧,这是饮料不算酒,刚刚在小卖部买来的。这顿饭,庄小妮吃的肚子溜圆溜圆。
正吃着饭,爹也来地里了,他用网兜兜来一个大西瓜,还有一嘟噜馒头。说这次开了机器,就要一口气干完,这西瓜、馒头和香槟是仨人中午的饭。
五月的天气,太阳一出来,就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整个打麦场上一点树凉都没有。家家户户地里都是错落的人影,农忙的时候,谁也帮不上谁。老庄一家三口一直奋战到后晌,总算把全部麦子打完了。
庄小妮从打麦机上蹦下来,胳膊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她一步路都不想走了,两个馒头顶了多半天,胃里饿得咕咕叫,但嗓子干的冒烟,用桶里的水洗了把脸,咳嗽了半天,总算咳出两块儿黑色的痰,嗓子里仍是痒痒的。
人,劳累的极点的时候,什么饭都不想吃了。娘递过来一大块儿切开的西瓜,就着馒头,庄小妮把西瓜吃完了,馒头却只吃了一小口。爹和娘也没怎么吃馒头,只喝了香槟吃了几块西瓜,大家都疲劳至极。
后晌的时候,开始起风了。爹去找扬场机。娘看着天气不好,拉着小车回家拉塑料布,万一一会儿天气突变下雨,这麦子必须盖起来才行。庄小妮去地里捡拾丢落的麦穗,一小把一小把的缠起来,扔到沦沟里,这些小麦准备开学后交给学校,作为麦假“勤工俭学”的作业。
“呜——呜——呜——”一个大大的旋风,突然包围了庄小妮。旋风裹夹着干草和碎麦秸,咪着庄小妮的眼,她赶快把手里的麦把对着漩涡甩,跺着脚,恨恨的对着漩涡“呸呸呸”吐了三口唾沫。旋风打着旋飞走了。
风,是雨头。天上的云,不知道什么时候越聚越多,随时,大雨都有可能飘过来。
“小——妮——,快回来!”爹在打麦场上使劲喊她。庄小妮来不及收完沦沟的麦把,忙不迭的往地头跑。她气喘吁吁的跑到打麦场上,风突然大了,满场的麦糠在风中乱舞,爹问,怎么这么久了娘还没拉来塑料布,这天气眼看着就要下雨了,浸泡了麦子会长芽的。
风越刮越大,他们来不及卸下扬场机。赶快去抱麦秸,把麦秸先在麦堆儿上盖上厚厚一层,无奈风太大了,抱来的麦秸被风一刮卷走一半,爹又喊小妮赶快去破罐大伯家地里抱整麦个儿,压在麦堆的麦秸上。远处的小道上,娘正埋着头拉着小车向这边走,风吹乱的她的短发,像一团毛毛草。
“轰隆隆”远处一声闷雷,豆大的雨点开始往下落,摔打的地面上土腥味扑面而来。小妮还在盲目的一趟趟往返着抱麦秸,爹从地里斜着跑向小路,去接应娘的塑料布。
“苫住麦子是最重要的!”望着这小山似的麦堆儿,小妮巴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鞋带开了,她顾不上绑,麦粒越灌越多,鞋子掉了,她来不及穿,干脆飞起一脚,甩到空地上,光着脚丫子跑来跑去。
塑料布拿来了,他们七手八脚的往上盖,摁住了这边,那边被风吹开,压住了这边,那边又被吹跑了,庄小妮灵机一动,像一个“大”字一样扑倒麦堆上,牢牢压住了被风刮的狂舞的塑料布,娘搬来的石头压住了最顶端。长长的塑料布在圆吞吞的麦堆上围了几圈,总算苫了个大概,铁锹、叉子、石头块、砖头儿,摇把等能找到的东西都压到上面去了。
风太大了,雷声过后,雨点开始往下落。爹在麦秸垛前面开始掏洞,娘也跟着掏,当洞刚刚能容下一个人的时候,他们先让小妮钻了进去。爹和娘分别挨着她左右掏了一个洞也钻进去准备避雨。
麦田里,一个人也看不到,农民们都躲雨去了。一只黑色的蟋蟀越过庄小妮眼前的麦秸垛,跳到地面上。
风摇着树枝,刮着麦秸,狂舞之后,仿佛没了力气,渐渐地,风停了,乌云也被风吹散了。一场虚惊。
雨,刚刚湿了一层地面。只见一个个麦秸垛里,这儿钻出一个农人,哪儿钻出一个农人,他们拍打着头顶上的麦秸,说着,笑着,干活去了。
这老天爷,逗人玩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