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母性图腾葫芦文化元素
(2022-03-21 16:24:32)
标签:
文化 |
分类: 葫芦诗文 |
中秋节,母性图腾葫芦文化元素
市工艺美术研究协会葫芦文化研究室--纪光辉
中秋节自古以来无论文化渊源还是庆典活动都以母亲为主题的。而母性崇拜正是葫芦文化的重要元素:
一、瓜圆多子“母性崇拜”
1、月亮作为女性的象征肇始于人类原始的女性生殖崇拜时期。创造人类的始祖“女娲”,同时就是月神,在汉墓砖画中,伏羲手捧太阳,女娲则手则捧月亮。远古人以为,女人和月亮有着一样的本性,都有‘膨胀’的倾向,而且还有与月相变化周期一样长的月经期。他们观念中,物体可以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超时空地发生作用,所以月光的照射可以使女人怀孕。因此月亮赋予了女性一种神秘的能力。
若果说月亮是中国母性的“意向”特征,而葫芦正是母性的“物象”代表。“意”和“物”从意识到象形,衍生人类与拯救人类的葫芦神话传说,正是中国神话中影响最为深远,涉及民族最多,文化积淀历史最长,流布面积最广。究其原因从人类繁衍的生命意识中考察,首先:
(1)、葫芦外形与女人喂婴时膨胀的乳房相似。
(2)、葫芦外形与女人的生殖器(外阴)相似。
(3)、葫芦外型与怀崽快要临盆分娩的孕妇体型相似。
(4)、葫芦多籽,易于繁殖;枝蔓铺地或攀援,在所有可食植物中伸展得最长。
(5)、葫芦的8字形符合阴阳合体、突出了柔和温美的女人特征。
在原始先民的思维中,正是葫芦象征着子嗣繁衍、昌盛,继世绵长于千秋万世。葫芦神话传说是图腾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葫芦神话即有母系制社会的掠影(无父),又有氏族社会族内婚制的痕迹。
其次,民间婚俗中“合卺”既是葫芦破开,婚礼专用吉语,阮稹《三礼图》云:合卺。破匏“葫芦”为之,以线连两端,其制一同匏爵。《梦梁录》云:“古者婚礼合,今以双杯彩线连足,夫妇传饮,谓之交杯。”云南哀牢山彝族婚俗中,仍然流传着由巫师将葫芦破成两瓢,新婚夫妇有交瓢饮酒的习俗。“合和”“家”的形成,标明了一个人真正进入社会的角色,不仅要尽为人之父母之责还要承担起社会之任。因此,中国人古老的文化传统意识在这即将繁衍人类的“仪式”上,有着美好的祈祷,其中葫芦就是物象代表:“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子孙繁衍”,洞房夫妻喝交杯酒,都是与葫芦有关。盘古神话与葫芦的关系是这样记述的:“盘古的盘,它的本字是‘槃’而槃即葫芦;‘古’义为开端;所谓‘盘古’,就是‘从葫芦开端’的意思。由葫芦又转为‘槃瓠’。槃瓠是葫芦的别称。由槃瓠再转为开天辟地的盘古”。这个考证,可谓妙绝,它揭开了千年盘古之谜。
第三,
中秋节风俗中“偷瓜祈子”。就是在中秋之夜,有生育愿望的女人相约结伴,到瓜地偷瓜。这是在清代时许多地方仍流行的生殖风俗,据清道光《繁昌县志》记载,在清代安徽繁昌县一带,八月十五这天晚上,“妇女联袂出游,遇菜圃辄窃瓜为宜男兆,名曰‘摸秋’。(无论什么瓜,根源寓意都是指葫瓜,即葫芦)
二、“福禄祥和”蔓延长久
1、远古人认为,葫芦寓意“福禄”。女人和月亮有着一样的本性,观念中,物体可以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超时空地发生作用,同时也赋予了女性一种神秘的能力。
几千年中国到如今还延袭着一个不变的事实“中国人心理秘境是母体。是以母性教育为主导的”。某个角度看,女人不但不卑相反处在高高耸立超越男人“大如天”巅峰之位。特有的“孝”文化更是古代社会的一个核心内容。西方的母亲感恩节和此相比,不仅少了历史的厚度也明显少了很多血浓度。
2、中秋节“祭月”,有说法是女人祈求美或自己的命运前程,其实并不准确,自古以来女人的高风亮节主要贵在“贤’”“德”上。中国虽有“十里不同俗”的说法,但“祭月”寓意基本相同。一是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二是祈求多子多福、合家团圆。三是祈求消灾纳福、子孙平安。四是祈求女儿美丽心事如愿。这些正是中国传统家庭特有的母亲(女人)夙愿和担当。(葫芦文化元素)所以,中秋祭月正是母亲(女人)最完美的日子。这一天涯海角的游子回家奔的主角是母亲,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这一天月亮最圆最美,美的让人陶醉动情,不得不想象“祭月”下的拟情对位。
其次:庄稼、瓜果的丰登甜蜜,让人沉醉满足同时无不感激大自然馈赠。因此,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合家团圆,正是中国家庭盼望祈求的“福禄”日子的真实写照。天、地、人的“三圆”和谐,完全应合了中国民俗葫芦文化“福禄祥和”生息蔓长理念,是“家”文化传承几千年良俗。正可谓“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二零二一年九月一日
图i 葫芦塑《多子多孙》(纪光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