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大足石刻……对于石刻艺术,我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殊情结。从我知道邯郸响堂山石窟起,便有了尽早前往的打算。
08年2月14日
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因山上有个山洞,击之如响鼓,故曰响堂山。响堂山石窟分南北两处,是中国历史上北齐时期遗留的文化遗存,又历经隋、唐、宋、明、清和民国历代的续凿,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我先坐车来到了北响堂山脚下的常乐寺。常乐寺是始建于北齐的古老寺庙,很远就见一座古塔巍然屹立。

寺庙里面是一片由无头佛像组成的方阵,很震撼。

过了常乐寺便开始上山了。走在弯弯蜒蜒的登山石阶上,并看不见石窟的所在,只看见山腰间有一条红色飘带绕过,那就是石窟寺的围墙。
响堂山石窟雕凿于北齐年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当时北齐的高洋皇帝建都于邺,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邺镇。又立陪都于太原,高洋皇帝便往来于邺与太原之间,响堂山是其往来的必经之地,经常在此驻足休息。高洋皇帝虽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但却深受汉朝文化的影响,喜欢佛教,于是便在他经常停留的行宫响堂山雕凿佛像和经文,由此形成了响堂山石窟雕刻群。
释迦洞是响堂山首期开凿的石窟之一,内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守侯在窟门两侧的菩萨。

关帝洞内雕有关羽坐像,关羽两侧原有关平、周仓雕像,现都已不复存在。

大佛洞是响堂山最为宏伟精美的洞窟。正面龛本尊是释迦牟尼坐像,通座高5米,造型匀称,庄重敦厚,为响堂石窟中最大的造像。其背浮雕火焰、七条火龙穿插其间,雕刻精巧,装饰华丽,为北齐高超艺术的代表。

这座大佛肩宽体壮,多有魏代遗风。

明洞又称文官洞,遗憾的是佛像大多是残肢断臂,头部已不知所踪。

骑狮的文殊菩萨。

刻经洞,这里的佛像佛头很多都流失海外了,也许在国外的博物馆里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下午来到距离北响堂15公里的南响堂石窟。
这里规模小些,现存大小石窟7座,分上下两层,上层5座,下层2座,自下而上为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洞、释加洞、力士洞和千佛洞。
千佛洞内三面宝坛上各龛均雕一佛两弟子两菩萨,洞壁广造千佛。

窟顶的飞天雕刻,轻歌曼舞的神仙极乐世界。

外壁的雕刻,也非常精致。

华严洞内雕一佛二弟子四菩萨。

北齐刻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洞因此得名。

查询资料,历史记载公元565年,北齐晋昌郡开国公唐邕首次在响堂山将经文镌刻在石壁上,后来山东、河北以及北京房山云居寺等地,也都出现了石刻经文。中国最早将佛经刻在岩石上就发生响堂山。云居寺刻经很有名,但不是最早的,而是目前石经保存最多的地方。
前壁窟门上部的“阿弥陀净土变浮雕”。

响堂山石窟之行,让我在情人节这天平静而满足。行摄、影音、写博,它们在我的生活中朝夕相伴。几年过去了,我依然独自一人。
晚上中巴邯郸前往聊城。
下面更精彩:
点击此处查看:我的2008旅行台历
点击此处查看:柬埔寨,你是我心中的惊叹
点击此处查看:尼泊尔,千种理由值得去
点击此处查看:我推荐的国内旅行目的地(推荐标准:去过还想再去)
点击此处查看:我的个人影展(自然风光、纪实瞬间、人物肖像)
点击此处查看:华北地区其他游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