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险需求持续降温 白银弱势延续

(2014-03-26 09:53:02)
标签:

资讯

谘商

经济学家

平均预期

立场

财经

    隔夜美国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创6年多新高,加之美联储官员重申加息观点,市场避险情绪持续降温,白银冲高回落。今日亚市早盘,价格小幅整理,目前暂稳于3930上方。也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本月美联储FOMC会议声明显示,美联储将每月购债规模再削减100亿美元至550亿美元,放弃6.5%的失业率加息门槛。同时美联储还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不变。但耶伦在FOMC会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2015年将会开启加息窗口,这使得本来就非常顽强的鹰派势力,更加发挥。

    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洛克哈特(Dannis Lockhart)周二发表讲话称,仍预计美联储(Fed)将在2015年下半年前升息。他指出,美联储首次升息与结束购债之间的时间差可能超过六个月。其并预计,美联储首次升息后,利率将逐步攀升。洛克哈特表示,美国第一季度经济成长放缓将是独立事件,之后将恢复较快速成长。他指出,尽管通胀率令人担忧,但前景是失业率将回落。洛克哈特表示,对美国持续低通胀感到担忧;可能暗示经济基本面疲弱;没有令人信服的迹象显示通胀将升至良性区域。其并称,目前不相信美国有系统范围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不是挑破资产泡沫的适当工具。

    费城联储主席普罗索表示,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对于华尔街预期美联储可能提前加息而进行抛售的情形表示“不解”,他表示市场不要认为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改变了立场。其表示:预计到2015年底美联储应该会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3%,到2016年底时该利率应该会触及4%,首次加息的最好时间在2015年。此前,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表示美联储可能会比预期更早地加息。事实上美联储在试图明确的说明其立场没有因为这次声明或预期有所改变。

    作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一位著名的财政鹰派,普罗索一直是美联储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激烈批评者。他此前还建议美联储早于主席耶伦的计划提前结束债券购买计划,并认为量化宽松政策最好在今年10月或11月结束,而在结束前美联储最好不要考虑加息以免刺激市场。

    经济数据方面,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公布报告称,1月份经季节调整后的美国住房价格环比上涨0.5%,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涨7.4%。2月份美国新屋销售量有所下降,但符合经济学家此前预期。报告显示,2月份美国新屋销售量为年率44万栋,创5个月新低,与1月份触及的一年高点相比下降了3.3%。财经网站MarketWatch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平均预期2月份美国新屋销售量为年率44万栋。

  美国经济谘商局(Conference Board)报告称,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与2月份相比有所上升,创6年多新高,超出了经济学家此前预期。报告显示,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2.3点,相比之下2月份向上修正后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8.3点,此前公布的初值为78.1点。

    欧洲央行(ECB)管委会成员马库赫(Jozef Makuch)周二表示,欧元区通缩风险已经加剧,欧洲央行管委会大量成员都准备在必要时采取果断行动。

    欧洲央行制定的欧元区本年度通胀率控制目标为1.0%,2015年为1.3%,2016年为1.6%,德拉基强调,若通胀率持续低于上述目标,那么欧洲央行就会采取更多宽松政策措施来确保实现其“维系价格水平稳定”的政策目标,并将为此考虑一切可能的行动。

    日内重点关注德国4月Gfk消费者信心指数、美国2月耐用品订单。另外有分析称,俄乌局势进展不断的情况下,俄罗斯资金可能大量流向复苏迹象开始显露的欧元区。美国数据若强劲将短线提振美元打压白银,但预计美元与金银的弱势格局短期内仍难扭转。

    截至3月25日iShares Silver Trust白银持仓量为10164.74吨,持平。

    隔夜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创6年多新高,加之美联储继续缩减购债规模仍在发酵,市场避险需求持续降温,白银冲高回落。目前,银价均线反压,弱势格局暂难改变。从分时上看,经过连续下跌,下跌动能减弱,分时指标低位钝化,价格在3930一线构筑抵抗式反弹,若反抽无果则有望再下一台阶,今日密切关注5日线3975能否攻克。操作上,可利用盘中的技术反弹,择机短空。今日支撑3884,阻力4001。。(本文专供腾讯财经、汇通网、汇金网、新浪博客,更多精彩资讯解读请点击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