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CPI创11年新高 管理层会否重拳治理?
今日央行公布11月CPI同比涨6.9%(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9%),创11年新高。在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数据后,由于市场担心央行出台加息政策,今天大盘出现了两波跳水,其实,CPI与股市无直接关系,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取决于股市所处阶段,目前大盘在构筑底部,即使出现加息,对市场影响仍然有限。但是,在以往公布CPI高企时,央行就会出台加息政策,来平抑物价,那么这一次,央行会否再出重拳,治理流动性泛滥呢?我认为不会,其原因是:
其一,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已经考虑到CPI数据。央行刚刚于上周六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调整打破了2004年4月25日以来每次调整0.5个百分点的惯例,可以说调整一步到位;而且11月份的CPI数据,作为央行,我想在上月底基本上就知道了,所以在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1个百分点,说明已经充分地考虑11月份CPI数据的高企,短期内再连续出台调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其二,美联储降息,人民币汇率迭创新高,制约央行出手。明天美东时间14:15联储将公布政策会议结果。市场普遍预计将减息25个基点,将利率由4.50%降至4.25%。由于上周五劳工部公布的非农就业报好,我们基本排除了之前部分人士大胆预期的50个基点减息的可能性,但降息25个基点是没什么花头的。近日受联储减息的压力,使美元将持续疲软,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7.3797元,12月10日中间价为7.3953元,人民币首度突破7.38关,继周一大幅升值138个基点后,今日再升值156个基点创出新高,今年以来第76次刷新新高,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9.89%。我们都知道,美联储进一步降息,如果中国继续加息,将扩大两国利差,这样热钱会继续涌向中国,加速人民币升值,进而让市场流动性继续泛滥。
其三,贷款"双控"见效 11月新增额今年最低。央行周一公布的11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874亿元,同比少增1062亿元。截至1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6.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03%,增幅比上年末高1.93个百分点,比上月下降0.63个百分点。在央行和银监会的双重严控信贷措施之下,11月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额降至874亿元,为今年以来的最低值。特别是国家主要调控的固定资产投资类贷款,增速放缓明显。所以,说明连续的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有成效。
其四,调控物价不能依赖加息。物价结构性上涨,并不是物价普遍性上涨,而真正的通货膨胀是物价普遍性上涨。此次以食品上涨为主导的物价上涨的根本动力是国际粮价上涨的推动。考虑到国际粮价仍处于高位,养猪周期较长,CPI再创新高是在情理之中。但是调控物价不能单纯依赖加息之类的货币政策,不然就会出现不断加息物价却不断上涨的恶性局面,管理层也会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
其五,管理层也在维护市场。在上周六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后,周一外汇局就通过了QFII额度增至300亿,同时放行债券基金发行,我想这不仅仅是巧合,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管理层也担心给弱不禁风的市场带来冲击,所以出利好想抵,其呵护市场还是可窥一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