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学生支教农村校园社会实践教育 |
分类: 随笔 |
暑假就要结束了,在四川广元支教的女儿回来了。
当女儿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大吃一惊:疲惫的,黑黑的,消瘦的;大大的眼睛里充满血丝;嗓音哑哑的,丝丝拉拉的;身上尽显红色的小疹子;细细的腿上密密麻麻的、大大小小的红包,有发黑的、有鲜红的、有结痂的、有流水的......
我鼻子一阵阵发酸,冲进卫生间,借口天热、洗脸,懂事的女儿安慰我“咳,大姐,没事,已经好了”,啊,这还是已经好了?!又发酸,又去洗脸!
兴奋的女儿,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滔滔不绝地讲述她的学生、那些学校、她们的团队和组织。当拿着她的学生给她的信、小纸条、小物件的时候,当叙述它们背后的故事时,硬硬的女儿,几经停顿、几度哽咽、几次眼含泪花,软软的为娘我,早已泪流满面。50人的团队,支教过2所学校,教了900多人,40多个日日夜夜。故事真多!人生的意义好难叙说!
夜已经很深了,静静地倾听的老公,几次要求大家去睡觉吧,母女俩激动着、神圣着,仿佛不用吃、不用喝、不用睡。女儿要倾述,母亲要倾听,那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个珍贵的时刻与情景.....
最惊的:巨大的蟑螂,大个而毛长的蜘蛛;
最怕的:洪水就要淹进学校,还没有转移出去的办法;
最难的:没水、没电、40度左右持续的高温和90%的湿度;
最不能忍受的:厕所,为了不上厕所,不想吃喝;
最无奈的:一瓶矿泉水十几个人传着喝,不知道下次能喝上水要等到何时;
最痛苦的:与学生和志愿者同伴分别的时候;
最感动的:受到帮助的学生的家长拉着她的手,塞给她热乎乎的煮鸡蛋;
最有趣的:洪水滔天时,团队中的international成员(一共来自23个国家),纷纷和他们的大使馆联系,准备空投食物;
最。。。。。。。。。。。。。
其实,这些都是我一边听她的故事,一边自己认为的。
问女儿,最惊、最怕等,她总是淡淡地摆摆手“nothing”!
追问女儿,非让她用一句话概括这次支教,她快乐的小脸,立刻严肃,一字一顿“一次经历”。
再追问女儿,什么经历啊,非让她加定语,女儿更加严肃,几乎从未见过的表情:“一次改变1千个人的经历,包括我自己。对其中一些人可能是重要的,甚至是决定命运的改变”。我的心明显的动了一下!
和女儿一起总共呆了不到两天,我匆匆赶赴上海。飞机上,那不到48小时的一幕幕在脑海中一片片过。最难忘的:讲到某一个孩子不能上学时,从来无忧无虑、我行我素的女儿,深情款款地说,“感谢父母”;最骄傲的:从小玩到大的女儿,居然苦口婆心地引导她的学生刻苦努力学习,而举的例子竟是我!
结束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中,比我还忙的女儿早已回到她自己的学校。家里已恢复平静,一切都没有改变,暖暖的阳光、静静的花草、软软的沙发、蹦跳的小狗、温和的老公......。但好像一切都与从前不同了,是真的不同了!
向所有支教的大学生致敬!
向我的女儿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