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门

(2007-01-18 15:25:28)
分类: 吴门煮酒

    但凡拜吴老师为师的,便是入了吴门了。吴门这个名称总是让我联想到精武门,一来是音近,二来是神似。在财金学院,吴门也算自成一派,论功夫,就是练就信用管理这一身绝技;论情谊,就是吴门的兄弟姐妹和师傅之间肝胆相照。入吴门一年有余,门内的规矩也总算是略知一二。吴老师的身上总是有一股对信用事业的热情和坚定,经过“十多年风风火火搞信用管理”,终于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社会各界对信用价值的认识和利用,催生了对信用今日的信用管理人才的渴求。吴老师凭着十年磨一剑的功力,敢为天下先,将“信用管理”立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师傅的勇敢与坚韧就奠定了吴门的门风和吴门的性格。

 

进了吴门,就自然而然地跟随师傅一起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同门之间,只有入门先后,没有高低贵贱,工作面前一视同仁。彼此有善意的指摘,更多的是互助和协作。有人羡慕吴门饭局多,但是饭局之后往往是分配任务,制定严格的完工期,来不得半点拖沓。有人嫉妒见面多,但是频繁的交流,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学术,更有点点滴滴的做人做事的学问。师徒们都把在中国信用事业的广阔天地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当作一种信念。从解决现实的问题出发,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任务多而怨言少。即使是毕业工作的师兄和师姐,仍然带着吴门的精神和风气。吴老师的办公室里挂着所有吴门成员的照片,即使有些师兄师姐只能在逢年过节时相遇,但是对于同门的热情和帮助却让人亲切。进门不久的一个 节日中,我给吴老师发了个短信,其中写道:祝吴老师的信用管理事业越来越红火!让我汗颜的是,吴老师就一语点醒梦中人——什么叫做吴老师的信用管理事业啊,难道不是你们的吗?我赶忙改说是我们的信用事业,吴老师才笑开了。

 

                   2006级 胡永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纪念母亲
后一篇:感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