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些礼仪,轻松玩转职场

标签:
职场 |
分类: 感悟 |
旅行〡 读书〡
影视
这篇文章2680字
预计阅读6分钟
常常在公司内部讲关于职场礼仪的课,很多时候,成也礼仪,败也礼仪,所以不得不充分重视。我曾经从最基层的员工做起,一步步走到管理者;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技术人员,慢慢的转型做市场多年。跌跌撞撞,一路学习、一路前行,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行走职场的礼仪至关重要。
所谓职场礼仪,不外乎向外面对客户、向内面对同事,那么今天我就从这两个方面谈起。
日常联系的礼节
鉴于目前各种即时通信工作的畅通,强烈建议在更多的时候使用即时通信与客户及领导保持联系。但不建议使用语音留言!文字的沟通有时间和内容上回旋的余地,会让对方感觉更舒服。
忌没有提前预约就随意打电话、或者因为一件小事而拨打的电话,不仅会显得唐突,还会在很多时候因为对方不方便而被拒接。如果电话被拒接了,就将自己置于了比较被动和尴尬的局面,因为必须耐心的等待对方的回电回信,此后如果自己再次拨打很大程度上会被认为失礼,但是不打通这个电话工作又无法推进。好一点,对方回电话,一切问题解决;如果等不到回电呢?那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沟通怎么都显得自己被动。
拜访客户或者上级领导,必须要做提前的预约。预约的方式很多,但提前几天的预约和提前一天的确认都必不可少,这样的拜访,会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和对洽谈事宜的重视,为见面做好了铺垫,也会提升见面的沟通的成功率。
工作上的拜访一定要保证自己衣装的简洁职业,尤其是面对初次见面的客户或者不太熟悉的客户,不会引起歧义或者对方不适的着装至关重要。所谓不会引起歧义,是要保证自己的着装是严谨和职业的;所谓不会引起对方的不适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内容,既不可以过于大牌或者张扬,也不可以邋遢猥琐。不卑不亢、干净整洁的商务着装最合适。
你可以每天早上出门前对自己当天的着装进行自我评价:
-
是不是足以应对各种会议?
-
可以自信的参加某个意外安排的面谈?
-
或许是去学校见孩子的老师?
如果这三个条件都能满足,那至少今天的装束是低调妥帖的,完全可以出门。由点及面,这样的装束也足以应对见各种客户。
http://s4/mw690/001o91JXzy7q5gSY3ab43&690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每次去拜访客户或者你的上级领导,必须要带本子!这个本子一定不是一个薄皮软抄,那会令人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越正式的本子越好,拜访过程认真的记录,会彰显自己的职业,和对客户的充分重视,也会提升拜访的成功率。
尤其是面对客户或者领导对工作的要求,不仅要做好记录,在结束的时候,还要重复重要的内容,并予以再次的确认,这样避免沟通出现的问题,也便于事后的执行。
初入职场,我做了八年技术,当时总以为只要自己的业务能力强就可以,所谓恃才而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工作时间久了,才发现职场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除了个人的技术能力,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够在职场工作的更加愉快。
与同事之间除了工作还要有八小时之外的交往,中国人的感情总是离不开“吃”,也凸显一起吃饭的重要性,多和同事吃饭是促进感情的重要环节,往往你在饭桌上会获得远超于办公室的友谊和信息,所以,千万不要只是自己独乐乐,独乐乐怎么可能有朋友呢?每天外出的工作餐可以AA,也可以轮流坐庄,在意的不是谁请客,重要的是你和大家轻松的沟通交流,这样的机会弥足珍贵,一定不要错过!就算是在公司食堂吃饭,看似凑趣的同桌交流,也不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机会,每天会遇到不同的人,听到不同信息,中国人,在一起吃过饭,才会变得更亲近。
http://s16/mw690/001o91JXzy7q5gV8rr98f&690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从心理学角度解读,每一个个体都渴望被关注,所以,放下自己的评判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至关重要,同事的喜怒哀乐、点滴变化,适时的给予适度的关心,不越位、不纠结,会为彼此的和谐相处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如果只是纯粹的谈论工作,彼此的关系不太可能更加深入和谐,适度的关心和情绪的同频共振非常重要。
记得前不久的一次,偶遇之前单位的同事,她居然在寒暄之间那样自然的说起我儿子的小名,问起孩子的近况,那一刻我内心的惊讶和感动无以言表,对她的好感瞬间暴涨N倍。这就是作为一个母亲、女人的真实心理感受,想象一下,如果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对身边的同事能如此有心,是不是也会收获不一样的友谊和支持呢?
在心理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称之为“家庭系统排列”,该理论的创始人为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海灵格,他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始终会受到来自于原生家庭世代的能量的影响,他的理论也延伸到了企业管理领域,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企业、组织,甚至于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会受到系统能量的影响,而所有的能量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序位”,即一个组织里所有的人必须严格按照序位排列,一旦序位发生问题,那正常的能量运转必定会变得异常,且会影响到系统里所有的成员。
因此,在一个单位,我们必须尊重既有的尊卑长幼顺序,不可越位。换言之,在职场,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位次,做好本分,这一点非常重要。
记得一次陪同领导去下属公司视察,在参观职场的时候,和领导并排走到最前面的是属地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因为主任自认为自己是最能清晰的回答上级领导提问的人。而下属公司的领导们则全部紧跟领导之后,简单的一个举动,已经可见这个公司的序位之混乱,无须深究便可知公司的管理水平。之后了解,确实如此,令人嗟叹!
看到这里一定有一些年轻人会提出质疑,实际上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尊重都是最起码的礼仪,尊重别人是自己有教养的表现,也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日常,要感恩任何一个帮助了你的人,无论是一句发自内心的谢谢,还是一通专门的电话、一次专门的拜访、一个特别的小礼物,一定要学会说感谢,任何时候,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收获更多的帮助,更多的友谊。
即将圣诞,收到外地朋友寄来的一个圣诞星巴克马克杯,我在第一天使用的时候拍了视频分享给她,盛满清早第一杯热咖啡的杯子,充满了我对她满满的感激和温暖。“感恩记得,感恩有爱!”而她的回复是:“寒冷的早晨,这个杯子远隔千里温暖了我们彼此,爱你!即将到来的圣诞快乐!”杯子还是那个杯子,却因了彼此在这个早晨的交互,完成了一次爱的闭环。擅于表达,勇于表达,才会让爱流动,让感恩之情滋长。
中国人习惯的是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不断进修的各种心理学的课程教会了我有爱一定要说出口,感恩也一样,无论怎样深厚的感情不表达都是枉然,让你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吧,这一点非常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无论是领导安排的工作、同事之间的交流、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只要是你在做事,就一定要学会适时的给予对方信息共享,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礼貌,适时的信息共享便于工作的推进,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并在日积月累的合作中增加彼此的信任,非常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关系。
如果有一些事情比较复杂,需要发邮件沟通进程,那么也一定要记得在发完邮件之后点对点通知对方,确保对方能够及时阅读,一个简单的通知也是一份尊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多回应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学会为他人的工作喝彩,或者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比如,有同事参与的活动上了公司的新闻,你要适时的表达对他工作的认可或者崇拜,这说明你关注了他(她)、关注了他(她)的这条新闻;同事参与的项目在某日晨会上做了发言,你可以私下表示你的意见和对他们努力付出的赞许......,不要以为你的意见无足轻重,前面已经说过了,从心理学上讲,每一个个体都是渴望被关注的,所以你的关注一定会获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他(她)会不自觉的从心理上拉近和你的距离,这样,你们的沟通也会变得更加容易。
有思想 有温度 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