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朗润园(一)---记我在北大国发院培训的日子
(2017-08-14 09:12:34)
标签:
北大朗润园陈春花周宏桥国发院 |
分类: 感悟 |
七月底,我很有幸的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参加为期一周的经理人培训,对于每一个学子而言,能够在北大读书大概都是莫大的荣幸,北大在我的心中是一座遥远又伟大的圣殿,对于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北大最著名的莫过于三角地和未名湖,因为这两个特别的地方而成就了许许多多令年轻人热血的故事,今天当我真的走进北大,内心的忐忑竟仿佛朝圣一般。
上课的地方是位于校园东北角的朗润园,朗润园初为圆明园附园,称春和园。咸丰年间,转赐恭亲王奕訢,始名朗润园。1920年由燕京大学购入,1952年随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是一大片掩映在茂密树丛中的一个个古老的院落,小桥流水,树木葱茏,红墙灰瓦,大概因为是假期,所以周围很安静,阳光下知了的叫声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时光,静静的坐在朗润园的教室里上课,窗外是一片绿色掩映的红墙回廊,如此佳境令人陶醉。
第一天 《巨变时代的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家 陈春花
陈春华老师10多年来,致力于中外企业的组织与文化研究,更为关注的是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模式,不断地把理论、教学和企业管理的实践相结合,致力于为管理教育界、企业界和咨询界寻找结合点──她是集教授、企业家、作家于一体的传奇女性。荣获2015年《福布斯》“中国商界女性100强”TOP10。
据说能够有机会上陈老师的课是莫大的荣幸,因为老师每年的排课非常有限,老师一天精彩的课程只让我们叹息时间太短,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巨变时代新思想、新管理思维的大门,令人感慨,催人思考。
笔记1:创造未来比预测未来更重要,而组织是一个时代的主要形式,也是主要的塑造者,在未来,现有的组织形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呈现有组织无结构的状态。正如同沃伦.本尼斯在《成为领导者》一文中说到的:未来的工厂将由一个男人和一条狗来管理,男人的职责是喂狗,而狗的职责是防止男人去碰机器。
正式组织的要求和健康个体的发展是不协调的,组织会约束个体的发展。而好的组织一定会添加企业文化,正式的组织包括权力、管理和目标,组织的重点是人员(角色),组织只在乎角色,不在乎某个特定人,组织通过分工把每个角色发挥到位。组织最重要的核心是目标而不是人。管理的核心是激活人的价值,组织的核心是实现目标。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和解决问题,管理最重要的是用结果评价,管理的过程就是管事理人,管理的魅力就在于管人理事要结果。
笔记2:所有人辞职的原则都不是他离职的原因,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规律,一个人离职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被信任。主动离职的人一定是绩效高的人,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一定要针对绩效高的人而不是搞平衡。
二十年前一个组织考核的是员工的忠诚度,而十年前,企业因为竞争形势的变化开始关注员工满意度,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目前组织关注的是员工的幸福感,年轻人来到一个组织是体验自己的价值创造,而一个失去年轻人的组织是没有未来的。
笔记3:面对当下整体环境的不确定性成为经营的条件和机会,庞大的线上消费人口使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年轻的新进入者变成了游戏规则,且共享经济及一系列互联网形态的出现导致离散程度越高,价值集中程度越快。
目前我们必须重构认知,组织管理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组织具有面向未来的能力,而不是传承经验的能力。新的组织环境要求激活组织,让组织成员拥有持续创造力是根本解决之道。
激活组织的七项工作包括:1、打破内部平衡:划小单元(结构);2、基于契约的责任(文化);3、设立新激励(激励);4、授权(工作习惯);5、创造可见绩效(绩效检验);6、合作主体的共生系统《零售的本质》(价值共同体);7、领导者的新角色(领导者)。这其中的根本改变就是:效率来自于协同而非分工、激励价值创造而非考核绩效。
在聆听陈春花老师的讲课内容时,我一直在思考:
1、我们经营的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2、谁在决定经营价值?在组织结构上应该给予他怎样的资源?
3、如何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使公司具有面向未来的能力?
推荐阅读
Google:
《重新定义公司》《重新定义人力资源》《重新定义团队》
陈春花: 《激活个体》
第二天
《新技术驱动下的跨界创新与新商业生态》
独立学者周宏桥
周宏桥老师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他的文化底蕴,这个当年的北大状元讲起课来滔滔不绝,谈古论今信手拈来,听他一天的讲课感觉酣畅淋漓,虽然讲的是新商业生态,但是却从读书、电影、美学、哲学等各个方面去解构,简直就是一整天的精神盛宴。
他开篇就讲到一个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你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又决定了你的思维模式,所以就不难理解秦朝李斯所说:人之不肖如鼠也,在所自处耳!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决定了在北纬30°左右的地区人才辈出,比如孔子、老子等等。也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才有了中原文明、雅典文明和埃及文明。
深谙历史的周老师还从汉朝的历史人物周亚夫、李广和卫青三个人的特点阐明了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从软件视窗到互联网MSN、再到今天的互联网产品演进,生动的讲解让我们对于代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更加了解了90后乃至00后的新一代互联网时期的年轻人思维模式的不同,对第一天陈教授关于“失去年轻人的组织是没有未来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60后和70后是互联网时代的遗民,85后才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一个企业可以不做互联网的事情,但是必须有互联网的思维。
目前互联网的格局呈现一个很正常的状态,即为市场第一的占据70%份额,第二为20%,而其余为10%。工业时代追求的是规模经济,品种越少成本越低;而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模式是品种越多成本越低。互联网时代依靠的四大要素为: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其中时间维度尤为重要!当今全球三大行业为医药、互联网、汽车,在未来的五年内三大行业的格局会随着互联网4.0时代AI的来临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课程中,大家都很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个人如何保持与时代发展的同步?周教授的答案洋洋洒洒,总结如下:
首先,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荷尔蒙会分泌一辈子,好奇心是科学之母,是好奇心驱使人去追求知识和理想。周老师不断的去做的正是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乐在其中。不仅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也需要保持自己的价值观,找到自我定位。
第二就是要不断的实践,而实践的过程是与读书密不可分的,实践包括思考和创新创造,实践、读书、思考相辅相成,思考的过程又包含了感性和理性两个维度,感性思维取决于时间和空间,理性思维取决于概念和范畴。
作为一个生长在学者世家的学霸和独立学者,周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他所讲的关于读书的方法论如下:
1、一般来说不读全集,只有作者巅峰期作品才读
2、畅销书一般不读,所谓曲高和寡
3、御 用的不读,因为一般都是歌功颂德
推荐阅读
《林肯》斯皮尔伯格;《伽利略》;《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西方哲学史》;《蓝血十杰》福特被通用打败之后,重新站起来的作品,任正非读了十遍。《IBM帝国缔造者》《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实践理性批判》《精神现象学》《存在与时间》《东方战略学》;《孙子兵法》李赢
另外老师推荐
当代最伟大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教父》《教父2》
以上三部电影值得每过几年重新看一遍,会有不同的认知和体会。
在朗润园上课的每一天都收获满满,前两天的课程已经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里,每天都是在与智者同行,课程的内容,老师的侃侃而谈都在开拓着我们的视野,很难想象在这里读四年本科或者三年研究生的收获会多么的丰盛,盛夏的校园树木葱茏,知了声声,我沉迷在其中不愿醒来。
欢迎关注我的公 号:klrf0323
(快乐如风)
前一篇:小长假
后一篇:孝行千里-带着爸爸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