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28 17:22
一直不知道应该写的是“家的记忆”,还是“屋子的记忆”,最后想想,写下的怎样都是居住的每一处居所的记忆,家是没有变的,只是因了环境的变化,那份属于家的记忆也就变得有了些不同。春节前朋友搬家,留恋曾经充满青春记忆的那个屋子,留恋的话语深深的触动了我,其实,一再的迁徙,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一次次的迁徙中不断的提升,但是,过往的岁月却真的被我们遗失在了一次次的迁徙中,太多的记忆留在了那处处曾经生活的屋子里,带不走,留不住......
回首这么多年每一处的曾经的家的居所,盛满的是不同时期的成长记忆,与家人的欢乐,与同伴的玩耍,回到西安的第一个家,是宾馆的三楼那个住了半年的窝,那个院子里住的都是从西藏回来的人,小小的我天天独来独往,最喜欢的是和看大门的姐姐去聊天,或者去他们家玩,那会儿连看大门都是紧俏的工作,那个漂亮的姐姐是抱病躲在西安不愿意回西藏的职工,我家住在宾馆的三楼,那一层都是常住户。院子里,有一个电视机,每天晚上18:30一群小孩会聚在那里看铁臂阿童木,而我最喜欢的不是阿童木,儿时鼻子大的离谱的茶水博士,呵呵,当年他那个憨憨的样子实在是让我禁不住想去拽一下那个大大的鼻头啊。还记得有一次大人还在楼下看电视、聊天,我和三姐先回家睡觉了,等到妈妈他们回来的时候,发现原以为已经睡着的我俩居然还在蚊帐里面摔跤打架,而那时候,我胳膊肘上已经有指甲大一块肉被姐姐抠掉了,所有年少的记忆中,三姐是一个永远不能忽视的角色,因为我的成长中,似乎永远有我俩的战斗。在那里,开始一点点熟悉城市的生活,还记得水土不服的我和三姐不断的东一个、西一个长起脓疮痛苦的样子。后来搬到了医院里面的那个蜗居,我和两个姐姐晚上睡在妈妈的办公室里,那个家记录下了我们一家人刚刚融入城市生活的艰难,还有艰难中的点滴欢乐,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年少的我曾经看到的奇奇怪怪的东西了,呵呵,然后,搬到了大明宫遗址的一处有着美好名字却破落的院子---花园,在那儿度过了我中学的六年时光,与学校不过一个街区500米之隔,临近的距离也使我把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了学校、教室。我们家是院子里面最高的一处宅子,高大的砖房冬暖夏凉,院子里面很热闹,我家的门口就是院子里唯一的一处水龙头,所以也自然是家常里短的聚集地,院子里面有好几家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成长的过程里面也成了最好的朋友。因为帮伙伴写作业,作为回报,我开始接触免费的油印版得武打小说,也正是这些金庸、梁羽生在初三的暑假把我变成了近视眼。每天总有同学、伙伴在我们家的后窗跳来跳去的张望,为的是把我从老妈的监控下叫出来玩耍,在那个屋子里,我经历了青春期的叛逆,和高考前的挣扎,家里的小方桌上永远的留下了我备战高考蜡烛烧坏的痕迹,而在心里不能磨灭的是我高考成绩下来的第二天清晨,父亲提水时激动的那一声“我女儿考上大学了”!还有离开家上大学之后,书桌旁父亲每每读我的来信时总也无法释怀的思念和牵挂。或许在别人眼里,我们住的院落是破败的,道北的街巷是充满“闲人、烟民”的危险之地,但是正是那样一片贫瘠的土地造就了我性格中的那份匪气,而这份匪气在后来的人生中也不断的帮助了我。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
,家已经变成了三室一厅的楼房,地处偏僻,故而家教森严的父母一向要求我们姐妹几个每晚必须九点前回家,因此,父亲的记忆变成了路口长长的等待,而我的快乐则变成了路口每次逃开妈妈监督的欢愉,大学、恋爱、结婚,成长中关键的几步都在这个家里发生,而“家”的含义也从这里渐变成“娘家”,这个家是我们姐妹几个成长离家的重要阶段,在这里我们长大,父母渐渐老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