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读不懂的城市

(2011-05-30 15:55:15)
标签:

旅游

分类: 心情日记
    说过,要把走过的足迹都记下来,可是所有的记忆何时能够在心里复苏,我并不知晓,只是静静的在等,今天,周末,早早的忙完了所有的手头事,静静的坐在书房读书,很奇怪,似乎曾经很多的记忆都苏醒了,不断的涌出来,让我不得不开始在键盘上跌跌撞撞的记录,太多的记忆让我惶恐的恍惚了顺序,姑且先写下来吧,慢慢的再在静的时候梳理。

    南京,或许是除去我曾经生活过的城市之外,我呆过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了,每个阶段都会有一点和它相交,但每一次又都是那样的不经意,那样的匆忙。

    南京的记忆源自93年的培训,隆冬季节,原以为南京会不太冷,没成想12月的南京,天寒地冻,我们在培训中心住的房子一如任何长江以南的房子,没有什么取暖设施,被子很薄,一夜,天居然下了雪,没成想,下雪的第二夜,几乎冻得一夜无眠的我,竟然手上长满了冻疮,于是,开始申请增加被子,下课坐公共汽车去新街口买热水袋,那时候的新街口布满了各色的小铺子,夜晚灯火辉煌,忙忙碌碌。就是那个冬天,在南京那个并不喜欢的地方,每天在寂寥的只有我们一群人吃饭的小食堂里面用餐,所有的菜的记忆都是淡淡的味道,每天不变的是咸水鸭,至今也没有明白它为什么会成其为特色,每次要来的辣椒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甜甜的辣酱。而我们一群刚刚离开校园的毛头青年在那样的日子里自得其乐,常常坐公车去逛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新街口,高高的门台,满是喧闹的人群的新百总是让我晕头转向;常常一群人徒步去附近的影院看电影,在那里我记住了那个可以打出六十四分之一拍的鼓手,很多年以后忘记了他的样子,却永远记住了六十四分之一拍,并且在心中永远的植入了架子鼓情结。

    第二次去南京参加培训是在次年的夏天,住进了极其简陋的培训中心,一圈的寝室中间是天井,所有的人的衣服都晾在天井里,闷热的南京衣服永远干不了,于是,天井里也总是遍布着“万国旗”,那一次的南京因为炎热多了许多的颜色,学校里葱郁的绿树、秦淮河的灰砖红瓦、炒蜗牛的青黑色......我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城市了,虽然依然不太接受那里南腔北调的方言,依然迷惑于它到底属于南方还是北方的揪扯。

    再去南京已经是七年后,因为考察,一行人从连云港驱车前往上海,途径南京,一路上的高速和进了南京后看到的平整宽阔的街道,每条街上清晰的路牌都让我惊讶于城市的变迁,这不再是我记忆中那个到处是低矮房屋的、分不清方向的城市里,它变了,变得快捷、高效,变得时尚、陌生,匆忙的驻留我们再次上路,一路的窗外风景让我难以置信这是我曾经看见的南京。

    今年夏天,又是一个七年,我再一次因为公务踏上这个有着许多情结的城市,晚间的航班到时已近22:00,车经过的地方都很安静,没有华灯和喧闹的人群,两天的会议结束后终于有时间在朋友的引领下去了据说相当“火爆”的一处水上餐厅,一路上并不热闹,倒是让我惊讶于秦淮河的寂静和别有一番庄重了,河水静静的流淌着,坐在窗前,远远的可以看到河对岸绿树掩映下的别墅,一个落尽繁华的城市,在这一刻,似乎在用另外的形式向我展现着它不一样的气度和美丽。那一天的下午时光,我们始终踯躅在南京最繁华的新街口,每一个商场的进出让我作为“扫街人”少了许多的乐趣,因为杂乱,因为不得要领,因为不知道的感觉,唯一的一次,在异地逛街我们一无所获,像一个大MALL的金鹰、所谓顶级的德高......,常常是从一个城市的商业来真的感知这个城市,而南京在此刻却是一个我读不懂的城市,没有奢华、没有时尚、没有主流,不懂。

    南京,什么时候会再去呢?购物,我宁愿选择近在咫尺的上海,度假,我更喜欢和它相邻的苏州、杭州,那,下一次,会是什么样的理由让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做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