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艺《雷雨》-有情皆苦

标签:
雷雨话剧北京人艺曹禺 |
分类: 行走北京 |
观人艺《雷雨》-有情皆苦
文/贾明二
作为一个文艺中年,大概最喜欢的就是北京的文艺范儿了。周末去书店翻上几页书,手里捧着一杯咖啡听着长发的非畅销书作家谈着诗和远方。抑或是约上几个文艺好友,去郊外踏青,露营,吟诵历代诗人的踏青诗歌。娱乐生活么,歌舞剧为上,交响乐为中,话剧为下。电影么,爆米花式的喧嚣是不足入文艺青年的法眼的。可惜本人还是不够文艺,每次去书店看书的时候总不会忘记从后备箱拿上一瓶小水,这样尽管咖啡香钻进鼻孔挠的心里痒痒的时候,赶紧喝上几口矿泉水冷静一下。在澳洲工作的时候,盛装和几个朋友一齐去看了一次芭蕾舞,当时语言还没有达到能听歌剧的水平,最后听一起去的一位博士讲述才知道这个芭蕾舞剧讲述的是堂吉诃德穿越到现代的故事。春节的时候,硬着头皮和儿子一起去听了一次交响乐,还是在儿子的指点下才分清楚那个是单簧管,那个是双簧管。现场挺交响乐和钢琴独奏与回家用我的手机播放QQ音乐有何区别?爆米花电影也是我的最爱,没有营养的复仇者联盟系列,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更不必说阿汤哥的“碟中谍”系列,马特戴蒙的“谍影重重”系列,以及最近的水门桥。
大概我唯一能够触碰文艺青年门槛的就是话剧了,自从硕士时代来北京求学,就开始关注北京人艺的话剧了。在如今商业资本大潮席卷演艺界,许多小鲜肉轻易的获得几个小目标的时代,北京人艺依然在扎扎实实的排练好自己的话剧,输送着演艺界的中坚力量。犹记得第一次来首都剧场看北京人艺的演出就是濮存晰老师主演的《李白》,那时在台下听着濮存晰老师抑扬顿挫的台词,诗化的场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谁知此去经年,工作之后在世界各地四处工作,每次回北京总是来去匆匆。于是,再次来首都剧场看话剧已经十年后了,这一段时间密集的看了王大雷主演的《古玩》,谭希和主演的《路遥》,终于等到了这部《雷雨》。
《雷雨》是中国近代话剧的开山之作,剧作家曹禺写出这部剧本的时候才年仅24岁。记得,我第一次读到雷雨的片段是在中学课本上,当时作为文学爱好者的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分别就书中的角色进行基本的朗读表演,而我并未体会到其中之好。大概学生的时候对于很多所谓的经典文章,不是很理解,语言又艰深,而且这些艰深晦涩的课文往往需要翻来覆去的解读其中的背景、含义,深意。印象中再听到雷雨,已经是在1999年看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了,里面排演《雷雨》的桥段让我又想起了曾经的经典,然而在晚上看了开头,便看不下去了。对于里面的情节已然了解,失去了读下去的愿望。后来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也大胆的借用了《雷雨》的架构,在我看来却是一种失败。这次北京人艺七十周年之际,重排《雷雨》,我才想到自己似乎从未完整的看过这一部话剧。于是,设好闹钟,终于刷到了票。相对于其他剧院动辄千元的票价,北京人艺可谓是业界良心,最高票价不过680元。坐在前排看人艺演员的话剧,确实是一种享受,演员的动作,表情都可以看清楚。话剧的特点之一是将矛盾集中在几个场景中出现,话剧也最考验演员的演技,以至于很多人艺培养的大腕隔一段时间也要排练一部话剧,美其名曰充电。确实如此,电视剧和电影的快节奏,台词来不及精雕细刻,背不上来也会有人题词,对手戏也往往取决于搭戏的拍档是否专业。如果是一个流量小鲜肉或者以美貌取胜的女明星,往往是一场灾难,只好为了钱演下去。话剧不然,台上都是北京人艺的演员,尽管其中有比较年轻的后浪,演技稍显稚嫩,但是态度和业务肯定超过绝大多数的流量明星。一部戏,至少要排练半年以上,反复打磨,而且每次公开演出的时候,观众都会现场给予回馈,对于只是对着镜头的表演更有互动,也更考验临场应对。
此次看完《雷雨》,让我想起了对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一句评语,有情皆苦,无人不冤。周朴园对侍萍有情有愧,侍萍之后,他丧失了爱的能力,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搞的一塌糊涂。他也是门第之见,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一辈子活在愧疚之中,有妻子儿子却只身呆在矿上,既没有爱情,也没有天伦之乐,让人又恨又同情。蘩漪和周朴园门当户对,可是却没有爱情,转而和继子周萍发展了一段不伦之恋,这段情短暂而又绝情,于是她变得歇斯底里,让人可怜。四凤是一个天真的少女,遇到了文弱多情的周家大少爷,可惜他们的感情已经注定没有结果,让人惋惜。周萍,一个文弱的大少爷,父亲几乎是自我放逐,缺乏父爱,自幼无母,也缺乏母爱。他和继母的感情似乎掺杂了对于父亲的厌恶和对母爱的渴望。对于四凤,他似乎是在找寻能和同龄人相爱的能力。周萍也似乎是传统中国戏剧中的柔弱形象,对于爱情是被动的,没有担当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周冲似乎是整部剧唯一的阳光,他乐观,热情,似乎象征着新青年的形象,然而他却是其中唯一没有得到爱的人,父亲偏爱长子,不愿意给他多说一句话;母亲的心思也在长子身上,对他缺乏关注;他对于四凤热烈的追求,以及共同进步的愿望都没有打动她的心,剧中周朴园、侍萍的爱,蘩漪、,四凤、周萍乃至鲁大海都有人爱,最后为了救四凤惨死,我为他难过。话剧任务的阶级属性也异常的有特色和鲜明,周朴园,一个从德国留学归来,喝过洋墨水的高级知识分子,却没有先进的思想意识,反而和土豪劣绅一样娴熟的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法瓦解工人运动,对于工人阶级利益诉求的藐视和不屑溢出舞台。工人阶级代表鲁大海直爽莽撞却缺乏斗争经验,注定他所领导的工人运动会失败。侍萍代表了旧社会的女性,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然而一味地退让却未必有好的结果。蘩漪是新社会女性,但是却在转型期之中按照家族意志和周朴园结婚,想来是一门联姻,没有经过自由恋爱,空有自由的思想,而没有得到自由,这是逼疯她的主由。周冲是一名收到新思想熏陶,相信世界会逐渐变好的富家大少爷,然而他敢反抗父权,反抗兄权么?他如果不死,也会在多次碰壁之后了解世界的真相,也许会黑化成为下一个周朴园。对于周萍,他代表了封建社会典型的男人形象,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许仙的影子来。这些人物的悲剧似乎并非都是他们本身的原因,想来现在即使也有门户尊卑之见,一个佳境一般的女孩只要上过大学,稍有姿色,嫁一个富商的儿子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接下来也不会有连带的一串悲剧。
这次人艺重排的话剧中,王斑已经开始挑大梁扮演周朴园,气场压得住,尽管人物不讨人喜,却是演出了这个色厉内荏虚伪卑鄙人物的形象。蘩漪则是其中的主角,表演更具爆发力,张培穿旗袍走出的那一刹那,将一个郁郁寡欢的太太形象就展现了出来,之后歇斯底里的情绪也完全爆发出来。周家大少爷也是一个不讨喜的角色,他的懦弱让人又恨又怜,演员刘智扬将懦弱表现的到位,但是缺少了他情绪中隐忍的感觉,过于表象化。四凤这个角色的天真浪漫由年轻演员伍宇辰柠,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年龄符合,可惜她和刘智扬演的大少爷的对手戏让人总觉得让人出戏,缺乏火花。我看出了她的努力,可惜表演的厚度不够。其中表演最自然当属饰演鲁贵的何靖,将一个好吃懒做,好酒爱赌,又皮又懒的管家演的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