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给我们的启发

(2008-01-23 05:29:16)
标签:

求真务实

创业路上

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礼仪

文化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给我们的启发

【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现代注解】

知,不知,尚矣;

自己已经很渊博了,还总是认为不足的人是最高尚的。

不知,知,病也。

自己明明知之甚少,还要装作知识渊博的人就会不断出毛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只有严于律己,时时鞭策自己不要出毛病的人,才不会出毛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圣人之所以很少出毛病,就是因为他们严于律己,时时鞭策自己不要出毛病,所以不会发生毛病。

谦虚就是不自满

老子说:“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圣人之所以很少出毛病,就是因为他们严于律己,时时鞭策自己不要出毛病,所以不会发生毛病。老子在本段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满遭损,谦受益”。

孔子出门见到这样一件“奇支器”:不注水时是斜的,注一半水则变正,注满了水就要翻倒。孔子感叹道:哪有满而不翻的呢?我们做人要谦虚,千万别自满,否则,非翻车不可。

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在海军学校学习。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当他洋洋得意地把他的成绩报告给上司时,上司却问他:“为什么不是最好的?”只有把“最好”当成奋斗目标,才能不断进取。

古往今来谦虚使人进步的故事不胜枚举,其实谦虚就是不自满的过程,不自满就是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相反骄傲使人落后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三国时代的杨修世代 簪缨,却只在曹操的相府中担任主簿之职,杨修对此是不甘心的,所以他常要卖弄聪明。因为他的才华好像从不提供有积极意义的建议和计策,而且杨修似乎在故意 炫耀他那种解读曹操的本领,并开始影响到曹操的政务。甚至在立庶立长这样敏感的问题上,杨修也屡屡出手。曹操故意一面命令两个儿子出邺城门,一面又秘密吩 咐守门人,教不要让他们出去,目的是看他们如何反应,考察他们的才能。结果,曹丕果然被挡住了,曹植却斩杀守门人而出,于是曹操就认为曹植比较有才能。而 实际上这个主意是杨修出的,曹植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比曹丕。杨修的插手,干扰了曹操对两个儿子的考察,致使他作出了不正确的判断,终于引得本来就对他颇为反感的曹操起了杀修之心。杨修显弄聪明,希望得到重用,本无可厚非,但他过于专注地把目光集中在曹操身上(而不是军国大事上),以致除了解读曹操外,几乎一无建树。终于,他在将这种解读本领作了一次精彩的展示之后,赔上了一条性命。

满遭损  谦受益

老子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夫唯病病, 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自己已经很渊博了,还总是认为不足的人是最高尚的。自己明明知之甚少,还要装作知识渊博的人就会不断出毛病。只有严于律 己,时时鞭策自己不要出毛病的人,才不会出毛病。圣人之所以很少出毛病,就是因为他们严于律己,时时鞭策自己不要出毛病,所以不会发生毛病。老子的这段话 引申到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就是:满遭损,谦受益

谦虚,是一种美德。一个人只有能够谦虚,才会觉出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地追求新的知识,取得进步。反之,骄傲自满,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中的大敌,是我们进步路上的绊脚石。古人云:满遭损,谦受益是颇据折理的。

    顺 览古今中外,大凡天下兴亡之事,往往是沉浮于历史发展长河里的波涛之中。历史前进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是不然改变的。但就其中的某些曲折性和偶然性却是人的主 观因素所作用的结果。其中也包括谦虚和自满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在成功的激流中,往往暗藏着一座座自满的暗礁。如果不警惕,它将会把前进的 船只撞碎。谦虚,是我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重要保证。历史上,真正有学问的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是从来不会自满的。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和革命家。然而,他也只承认他是在用笔作战的一个小兵。牛顿,他在科学史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可当他谈到自己的成就时却很谦虚地说:我只不过是象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较为光滑美丽的圆石,而真的大海我并未发现。战国时期的庄子曾慨叹地说: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的确,宇宙是无限大的,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时时都在推陈出新,而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就我们所学到的和所掌握的知识而言,总是很欠缺 的,也只不过是那苍海一粟罢了。对那些书本就读得不多,知识本就欠缺的人而言,就更没理由自满了。如果一个人稍有出人之处,就骄傲自满,那他将会永远停留 于原地而失去学习新的更多的知识,直至落伍而追悔莫及。《三国演义》中的马谡骄傲轻敌,刚愎自用,结果兵败失街亭惹来杀身之祸,也正是应验了骄兵必败的真理。

    不 过,谦虚并不等于没有雄心壮志。在慢长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既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又要有虚怀若谷的谦虚态度。两者是对立的统一体,缺一不可。脱离 虚心的雄心壮志,到头来只会是壮志难酬;没有雄心壮志的谦虚,那不过是无能和妄自菲薄的表现。敢想、敢说、敢干而不谦虚,将易导致胡想、乱说、蛮干;为表 现自己谦虚,不发表己见,对错误也不表示自己的太度,这只能说是明则保身,旦求无过

老子说:“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只有严于律己,时时鞭策自己不要出毛病的人,才不会出毛病。谦虚,是一个人的思想本质的体现,也是现代职业道德的一种升化,更是一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骄傲,是一种恶习的表现,也是人生失败根源的一个方面。正确认识谦受益,满遭损的重要意义,并以之时刻作为训戒,将会使人在社会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唐盛世
后一篇:儒家----道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