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十四章给我们的启发

(2007-12-20 04:17:00)
标签:

职场/励志

求真务实

创业路上

企业文化

市场营销

企业管理

《道德经》第十四章给我们的启发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视而不见叫做。听而不闻叫做。抓之不得叫做。这三者无法细致描 述,所以把这三者混为一体而论之。它是一个整体,它又是不明不暗上下无光的,无头无绪、延绵不绝、朦朦胧胧无法言状,一切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就是说 它是无形的形状,是无象的表象,这个现象可以体会得出,但捉摸不到的,就叫做恍惚。在前面看不到它的头部,在后面看不见它的尾部。

依据古代先贤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就可以指导或借鉴今天的所作所为。知道古往今来事物的来龙去脉,并顺应这些规律行事,就是的要求。

现代启发

本章老子是要向我们阐述一种思维方式。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这些恍恍忽忽的东西是什么?是人们通过认识出来的思想和知识。

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就是要学习前人认识自然所总结出来的知识,用这些知识进一步探索自然奥秘,再总结出更新的知识,以指导后人更深层次的探索更深层次的自然奥秘。

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我们还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我们判断事物,在当今找不到 根据,就到古代前人的经验中去找。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先贤就已经意识到了,借鉴前人总结出来的现成经验,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总结,这样做事成功的概率会大 大的提高,失败的可能性会压缩到最小。

老子本章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思想体系,对中国人来说影响非常深远。

李世民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古人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三人行,必有我师。

成语说:前车之鉴古为今用道冠古今能者为师等等。

这些名言、俗话、成语里都包含有老子的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思想体系。

对青少年的道德启发

老子说: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引申到青少年道德教育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学无止境要虚心的学习。

在青少年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善于向别人学习。有的人,不会还不好意思开口向别人 请教,乃至于向老师请教都羞于开口。有的人,蔑视成绩不如自己的人,别人有过人之处的方面,明明自己不如别人,却耻于开口向别人学习。有的人,明明自己一 窍不通,去要摆出一幅内行的架势,生怕别人知道他不懂了。

《论语·樊迟请学稼》中说: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苟子·劝学》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韩愈·师说》中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孔子种庄家不如农夫,要向农夫学习。荀子终日思考,不如片刻向别人学习。韩愈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只要比自己有学问,就要向他学习。

古代先贤的学习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们都是取得了伟大成就的人,他们尚且可以不耻下问,我们青少年还有什么面子放不下来的呢?

对企业管理的启发

老子说:“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引申到企业管理就是:不仅要学习前人的管理经验,企业内部还要创造学习氛围,全力打造学习型企业。

创建“学习型企业”当“导师型领导”,这是当今企业管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个问题上笔者的经验值得提出来与大家共享。

在人力资源问题上笔者的公司可谓一波三折,起初我们把抓好生产管理的赌注下在了引进人才上。这个决定险些酿成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可谓求贤若渴,不惜代价的寻求人才,其结果恰恰相反,生产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混乱,设备濒于崩溃的边缘,公司到了最危机的时候。

正如鬼谷子所说:“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则相思”,殊不知人才就在身边,就在这些朝夕相处的兄弟里。

于是轰轰烈烈的培训工作开始了,白天搞生产,晚上办夜校。从“生产管理”、“加工工艺”、“材料预算”、“生产统计”、“ 工程进度”、“质量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维修”、“ 销售技巧”、到“语言技巧”等等一系列交流式的讲座,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的开展起来了。公司的变化开始一天天呈现出来了。

大力提倡导师型领导,全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各个部门的领导,要想晋升的首要条件是培 养接班人,举办培训班,把工作经验和知识教给本部门的同事,如果没有培养出得力的接班人的话,就没有提拔的机会,这样无需动员,他们就已经成为导师了。不 提倡老黄牛精神,不提倡员工超负荷拼命工作,如果谁说他工作都快要累死了,说明他是不愿意把经验教给别人,不愿意让别人分担他的工作,是个人英雄主义在作 怪。这样一来,学习型企业就形成了。企业的脊梁都是企业培养的本土人才。

“以大胆启用自己培养出来的本土人才为主,以社会招聘人才为辅”的用人方针,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收效甚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