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孔雀之冬杨丽萍衣香云居摄影杂谈 |
分类: 舞台摄影 |
与冬天相恋,
向死而生,
生死轮回,
涅槃重生。
这是生与死的恋曲,
这是冬天里关于生命的颂歌。
这是一场极致美的舞台呈现,
这是一趟向死而生的路程,
唯有爱和时间永不消逝。
5月2日,保利剧院,杨丽萍老师的作品《孔雀之冬》在北京的最后一场演出,我有幸目睹了这个极为震撼的大型舞剧。
一直是杨丽萍老师的超级粉丝,爱了很多很多年了。终于有机会在舞台上一睹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风采,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很想用相机拍下整场晚会的画面,可惜剧场为尊重舞者和更好的让观众安静的欣赏舞剧,不允许拍照。遗憾之余也觉得安安静静的欣赏晚会其实更好。演出结束,演员们在谢幕的时候,我才拿出手机拍摄下了一些花絮,记录下这珍贵而难得的瞬间。
整场舞剧空灵、唯美、曼妙、圣洁。杨丽萍老师将孔雀的美发挥到了极致,用她近乎完美的舞姿给北京的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孔雀之冬》分为“垂死、死亡、涅槃、重生”四幕,源自2012年舞剧《孔雀》“冬”一幕,改编扩展后独立成章,对生命与死亡进行深入思索与叩问,呈现生命终极的希望与美好。与《孔雀》的多彩炫丽动感相比,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孔雀之冬》是简洁静谧的,却处处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一部需要你静下心来观赏的舞剧,是冬日里关于生与死的恋曲。
在《孔雀之冬》中,杨丽萍有大段的独舞,无论是“垂死”、“死亡”段落中的痛苦、挣扎、无奈,还是“涅槃”、“重生”中的欣然与洒脱,身穿白色孔雀服的杨丽萍都用灵动的肢体语言,将舞剧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
暮冬时分,孔雀带领我们在漫舞的雪花中,一起穿越得失,穿越生死,穿越爱恨。一起轮回,一起涅槃,大火之后,铸炼出的是一个全新的灵魂……
令人赞叹的还有杨丽萍对舞美的把控,对灯光色彩的运用。开场时或漫天飞舞或在地面如麦浪般涌动的雪花,独舞时变换的唯美的光柱,“神灵”的面具,以及群舞服装中的圆扇形的设计,处处独具匠心。舞神俨然亦一位美学大师,对美的审视与理解已出神入化。该剧中有新元素加入的彩旗,饰演“男孔雀”的和尚,“神灵”的扮演者潘宇,以及乌鸦等演员,都有惊艳的表现。其中男孔雀和尚一段近乎裸体的独舞,更令人惊叹。生命在风中与神灵共舞,觉知的灵魂在雪花中平静地穿越生死之门……一个半小时,观众们除了通过演员的肢体感悟舞蹈之美,也对舞剧传达出的生死哲思了然于心。
全剧终时,字幕上打出:这就是一段向死而生的故事,永不消逝的唯有爱与时间。杨丽萍老师是在用生命,用灵魂跳舞。的确,杨丽萍是通过《孔雀之冬》演绎自己身处生命冬天,超脱的生死观。“有生必有死,生死如一,向死而生。冬是繁华消散后的空寂,是尘埃落定时的静思,是悲欢中开启的智慧。”
雪花在迷蒙的光线中纷纷落下,仿佛已经已过了千年.....
依然是那个熟悉的孔雀,举手投足都是美到窒息,然而,在暮冬时分,她恋恋不舍的生命,更多是绝艳的凄美,当她用力扬起裙摆的一霎,雪纷纷舞起,又簌簌落下,纯净的白色中,银色的雀翎闪烁,生命在最后时刻,极致绽放。
世界安静下来,雪境渐成迷幻的冰蓝色,孔雀匍匐在地,静静等待死亡的来临。
她们在冰雪中紧紧相拥,互相依偎,却不得不面对彼此身体慢慢变冷,爱情、友情、亲情所有的过往,在他们低低地垂下头颅的那一刻,安然放下。
在神的引导中,孔雀萨朵小心翼翼地交付出灵魂,于是一束光从天而降,照耀着她和她的顿悟、她的觉醒。萤火铺满黑暗,星星飞升而起,天堂之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就是,传说中的重生。
整场演出一个半小时,小彩旗扮演的“时间
如果说杨丽萍老师的《云南的响声》用纯中国的,民族的东西来诠释,那么《孔雀之冬》却用了很多西洋的东西,比如配乐,比如人物的服装、造型都充满了古典的西洋歌剧的韵味。似乎还能找到日本古典文化的影子。(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整场晚会让人如临仙境,恍若隔世,是人间仙境,更似人们向往的天堂。
杨丽萍老师用她着超然脱俗的气质和她对人生超脱的领悟,将舞剧的主题表现的恰到好处,看得人如醉如痴。
每每杨老师出场,总是引起台下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和惊呼,这是观众对杨老师最高的崇敬。
一代女神,不打折扣的真女神!
这是一场视觉饕餮盛宴,也是一场生命之舞。
她超凡脱俗的气质,仙女一般的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