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挂在山崖上的婺源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年来,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自然条件的局限却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
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晒秋,秋指收获的农产品。其实晾晒这种农俗现象,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展示,只不过秋季丰收季节,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神韵”些罢了。
篁岭古村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最美的乡村符号。
独特的“篁岭晒秋”景观符号成功入选最美中国符号。
如今的篁岭已经被当地政府开发成了旅游景区,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晒秋”的场景。春天造访,油菜花开,梯田花海使篁岭更加生机勃勃,诗意盎然。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