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上周全国各地均遭遇了极寒天气的袭击。北京等地达到20年以来气温的最低值。西安那几天最低气温也达到了零下14°、15°。
2016年元月23日,星期六,我和朋友顶着寒风,从西安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宝鸡蔡家坡拍摄粉丝制作和晾晒的全过程。
这个题材我是前阵子在新浪博客看到一个博友拍过,晾晒粉丝的场面极其壮观,让我非常想亲临现场感受宏大的场面。提前和朋友说了我的想法,她根据我提供的地址:陈仓区阳平镇,居然找到了那家粉丝加工厂的厂长。约好周六去他们厂里进行现场拍摄。
粉丝厂厂长如约在我们到达蔡家坡后的路边接到我们,直接把我们带到了粉丝厂。寒暄后他解释说时至年底,他自己的工厂已经放假停工,这是他朋友的粉丝厂,目前还在生产,并且能看到晾晒粉丝的场景。虽小有遗憾,但为了不虚此行,我们走进了他朋友的粉丝厂。
顺着厂长的引领,我们直接来到工厂的后院先拍晾晒粉丝的场面。哇!虽然已经看过图片,不过现场壮观的场景还是让我很震撼。加上天气给力, 一排排白色的粉丝整齐的挂满了院子,和蓝天形成了极美的画面。

▲02
宝鸡古称陈仓、雍州,华夏九州之一,嘉陵江源,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是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周秦文明发祥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远古姜水育炎帝,商末周原兴周,春秋雍城兴秦,镇国之宝石鼓、何尊、毛公鼎等出自于此,法门寺藏骨,泥塑等彰显中华工艺。

▲03
据了解,这样晾晒粉丝的场面每天都能看到,除非天气不好,下雨下雪啥的。粉丝晾晒基本一天就好了。这是工人正在收粉丝的场面。

▲04
宝鸡市陈仓区的阳平镇有众多规模不大的粉丝加工厂。他们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生产加工粉丝。粉丝的原料主要有土豆粉、红薯粉、豌豆粉等等。而阳平镇生产的粉丝是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没有任何添加成分,基本保证粉丝的纯天然特性。

▲05
这位妇女在收晾晒好的粉丝,一边收一边和我们聊天。她说因为最近天气寒冷,这批粉丝里有冰块,所以她每个都需要用手捏一下,发现里面有冰块的,需重新挂回铁丝上进行晾晒。

▲06
这样一个小规模的手工作坊,一般有工人15、6个,人员基本年龄都是40岁以上的妇女,男性不多。年轻人嫌这里的工作累,挣钱少,都不愿意干。

▲07
像这样一竹竿的粉丝,晾好后重量不是太重,但湿的时候往上挂,还是很重的,需要一定的臂力。

▲08
铁丝架其实并不高,有1米5左右,很适合一般高度的人站着就能直接晾晒。粉丝的悬挂必须有一定的间距,这样才能保证粉丝充分干透。不过要拍摄有冲击力的图片,就需要把相机放得越低越好了。

▲09
像左边这些卷卷的粉丝,其实并不太好打包了,垂直的最好。

▲10
在阳光的作用下,粉丝变成了银丝,煞是好看。

▲11
有两个工人正在将晒好的粉丝进行称重、打捆。打捆后的成品就可以出售了。虽然包装有些简陋,不过这些粉丝供不应求。这样规模的粉丝厂每天能生产2000公斤的粉丝,然后发往四川等地。
四川是粉丝最大的消费地。麻辣粉丝、酸辣粉丝等等是四川的著名小吃,对粉丝的需求量很大,但四川地理位置并不适合生产粉丝,潮湿下的环境不利于粉丝的晾晒,所以四川、重庆等地都是在这里进货。

▲12
堆积如山的晾好的粉丝正在紧张的打包中。

▲13
很喜欢这张,正好抓拍到掷粉丝的瞬间。

▲14
打成捆的粉丝就用大的塑料袋装好,运往四川等地销售。

▲15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工厂不大,晾晒的规模不小。

▲26

▲27

▲28

▲29
用这样的两轮手推车将收集的粉丝拖回去进行打捆,包装。

▲30

▲31
顺着机器的轰鸣声,我来到了粉丝制作的车间,有两个女工正在操作机器,将刚刚出炉的粉丝进行切割。

▲32
切好的粉丝码放好,等待晾晒。

▲33
制做粉丝的过程:水沸腾后,把添好料的蒸笼放在有蒸汽的锅或桶上,蒸5分钟,待淀粉七八成熟,把蒸笼取下,把蒸好的淀粉倒入运转的粉丝机中挤轧。一人下料,一人用手抓住挤出的粉丝,轻轻地随其速度向外拉,截成长度因人因地而直。晾晒:粉丝机上剪下的粉丝,晾在地上1小时,打成垛,6-7小时后,开始在凉水里用水洗开,用木杆架起来晾晒干,包装入库。

▲34

▲35

▲36
天气寒冷,仓库里一个女工在围着火炉取暖。
感谢新浪编辑把本文推荐到博客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