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部洲】颐和园里的小西藏

(2014-04-14 08:50:24)
标签:

北京

颐和园

四大部洲

西藏建筑

衣香云居摄影

分类: 建筑摄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1

   早就听说过四大部洲,却一直没去过,前阵子抽空终于一睹这个号称是“颐和园里的小西藏”的地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2

    四大部洲在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位于后山中轴线上有一组藏式建筑风格的喇嘛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系仿西藏桑耶寺形式而建。

  

▲03

    从颐和园北宫门进来,跨小桥经过苏州街,来到须弥灵境。须弥灵境现在只是平台,两侧经幢高耸。在平台上可以看见一组宏大的藏式建筑喇嘛庙,坐南朝北,依山顺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万寿山后山北坡上。这是一组建于清代乾隆时期的皇家寺院,仿照西藏桑鸢寺形式修建。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慈禧糜费巨资大修颐和园。近年逐步修葺,达到乾隆时规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4

    重修的四大部洲的确气势恢宏,大面积的红色配上白色,再加之不同于内地的建筑样式,这里处处充满浓郁的藏式风格,可中间的大殿却是汉式的飞檐歇山,黄色的琉璃瓦和脊兽,这种汉藏混合的建筑形式独具特色,也是体现了当时乾隆帝一统天下且重视民族团结的宽广胸怀吧。

     

▲05

这种混合的建筑风格在这里得到了成分的体现,有的建筑下面是藏式的红白墙体,而顶上却是歇山起脊的汉式样式;还有一条过道,一侧的墙面是藏式的红色加上窄下宽的装饰窗,另一侧的墙头儿上则是黄色的琉璃瓦;四座宝塔也都是藏式的,可塔基的围墙却是琉璃瓦铺就。整个四大部洲在万寿山北坡高低错落有致,中间由假山和石阶相连,红色、白色的墙面与金黄色的琉璃瓦在晨曦中分外醒目,点缀着万寿山北坡,使这座皇家园林更显高贵和典雅。

 

▲06

    颐和园四大部洲是根据古印度哲学观念进行建造的。它是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中部的一组汉藏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排列在象征世界中心弥勒山的香岩宗印之阁的周围四方向。在阁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建设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

 

▲07

佛教中将佛祖居住的地方称为须弥山,须弥山之外则是茫茫的咸海,海中围绕须弥山有四大岛屿称为部洲,东方的大洲叫东胜身洲,其形状如弯月;南部大洲称为南蟾部洲,形如长方形;咸海西边的大洲是西牛货洲,外形似圆月;北俱卢洲自然在咸海的北边,是正方形的形状。每个大部洲中又包含两个中洲,这样算下来这里应该是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

 

▲08

   中心为象征须弥山的佛殿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的建筑平面分别为正方、三角、圆、半圆形,以对应地、火、水、风,日台、月台及红、绿、黑、白四座梵塔构成了四大部洲建筑群。该建筑群融合汉藏两地建筑特点,依山而建,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宏伟的气势。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