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看看悉尼歌剧院的外形,像不像橙子切成一瓣瓣巧妙的堆积在一起呢?据设计者约恩·伍重说,他当年的创意就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而这一创意来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伟大构想。

▲02
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伍重(Jorn
Utzon)。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这座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歌剧院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

▲03
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剧院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徵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的设计屏雀中选,建设从1959年3月开始,直至1973年10月竣工,斥资1亿零200万澳大利亚元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大利亚政府还曾於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04
每年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表演大约3000场,约二百万观众前往共襄盛举,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歌剧院白色屋顶是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屋顶下方就是悉尼歌剧院的两大表演场所─音乐厅(Concert
Hall)和歌剧院(Opera
Theater)。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於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於音乐厅正前方,由澳大利亚艺术家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 Organ),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大利亚木材,忠实呈现澳州自有的风格。

▲05
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
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像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瓷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

▲06
悉尼歌剧院是一个设计新颖的表现主义建筑,它有一系列被称为壳的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每一个构建都取自拥有相同半径的半球体,它们构成了剧院的屋顶。尽管悉尼歌剧院德屋顶结构通常被称为“壳”,事实上它们在构造上严格的来说并不是“壳”,而是由肋骨状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支撑的预制混凝土嵌板。整个建筑共由2,194个这样的嵌板,每个的重量大约是15吨,整个屋顶的重量为2万7千吨,它覆盖着1,056,006块由瑞士哈格纳斯制造的光滑的白色有人字纹路的瓷砖,从远处看这些“壳”显得非常洁白。

▲07

▲08
三名壮汉从身边走过,中间这位老兄一看就是运动员,走路“嗖嗖”的~

▲09
也是一名摄影同行,呵呵~

▲10
歌剧院周围,坐满了来着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11
晒太阳的游客。

▲12

▲13

▲14
歌剧院里面一家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墙上的玻璃悬挂着各个角度的悉尼歌剧院照片。

▲15

▲16
房顶的这些瓷砖具有自动清洗的性质,所以歌剧院自建造之日起至今一直没有清洗过,不过还是会受到定期维护和更换。

▲17
从歌剧院内部隔着大玻璃窗看海。

▲18
内部结构。

▲19

▲20
我们被工作人员指引,参观前坐在这里先看一段歌剧院的介绍资料片。

▲21

▲22

▲23

▲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