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委派其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于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年)建造。整座寺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由佛殿、经堂、扎仓(僧院)、僧舍和康村及策墨林和热振等著名大活佛的剌章宫殿等建筑单元组成。
色拉寺的寺名来源说法有二:最常见的是因其建寺时山下的一片茂盛的野玫瑰(藏语“色拉”)而得名;又说该寺始建时天降冰雹(藏语“色拉”)故名。
色拉寺是拉萨三大寺庙之一,它没有大昭寺的崇高地位,没有哲蚌寺的宏大规模,但却有着其独特的风格。
那就是辩经。
▲02
色拉寺每天下午三点都有辩经,僧人们针对当天上午的授课内容进行辩论。观看辩经,也是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色拉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也因为很早就知道色拉寺有辩经,便选了一个下午,拿着相机,专程来拍僧人的辩经。那场面,那气势,真的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03
色拉寺的僧人们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辨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言词激烈,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辩论场上的热烈气氛使游人也深受感染。

▲04
僧侣在修行和经文学习、研究过程中,辩论是很重要的提高方式,佛家称之为辩理、辩经。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拉萨三大寺之一,色拉寺的辩经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即使在其他寺庙已经见识过热闹非凡的辩经场面,色拉寺辩经场上的气势和激烈仍不容错过。色拉寺的辩经场上,僧人们三三两两形成不同的辩论组合,有的一对一,有的一对多,通常来说,站立的是发问者,答辩者席地而坐。通过辩经方式来学习佛法,是藏传佛教的一大传统特色。僧人们通过这种互相问答的形式,交流学经的见解与体会,加深对佛经的理解。
▲05
辩经强调论理论据,非常考验僧人对经文的熟练和理解程度、逻辑性和反应能力,僧人的水平如何一辩即见分晓,辩论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立即向老师讨教。

▲06
辩经是喇嘛提升佛学学位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色拉寺的辩经考问,才有资格参加拉萨大昭寺传统的传召大法会,进而考取佛学最高学位——格西(博士),成为高僧。不是辩经高手将无缘担当寺院的高级职务。

▲07

▲08

▲09

▲10

▲11
辩经时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
▲12
▲13
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二手相击,有三层正意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趋走你的恶念。
▲14
藏传佛教僧人辩经时舞蹈一般的动作,搭配上暗红色的僧袍,十分华丽。
▲15
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真正理解,采用一问一答,一问几答或几问一答的方式交流所学心得和所悟佛法。
▲16

▲17

▲18
▲19

▲20
色拉寺迎来一批又一批潜心学经的僧人,他们在争论之声中明辨教义,在声声辩经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场内有专门维持秩序的喇嘛师父们。

▲21

▲22

▲23

▲24

▲25
虽然语言不通,但辩经者的举止神情和现场气氛足以感染在场的每个人。很多游客甚至外国人,来色拉寺不为别的,就为了感受辩经。

▲26
苦思幂想的专注神情。

▲27

▲28
去拉萨,一定不用错过色拉寺的辩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