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去婺源旅游的人,一般都会去一个叫“李坑”的地方,是以小桥流水著称的村落。因为这个景点包含在180元的套票里面,旅行社的导游也会带游客过去。但摄影人一般是不去那些人满为患的旅游景点的。虽然我此行也曾经路过李坑,但为了躲过旅游人群高峰,我没有进去的,而是选择了一个叫“理坑”的地方。
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交通不是很好,还要走一段山路。不过这个建于北宋末年的村落,村人好读成风,历代人才辈出,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这个以人文著称的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有着“山中邹鲁”、“理学渊源”之称的理坑,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很喜欢理坑这个古村落,村子里很古朴、宁静,远离城市的喧嚣。因为还没有完全开发,原汁原味的气息比较浓郁。尝试用黑白片来表现她的厚重(不是后期转的黑白哦,据说后期转的效果和前期直接拍摄黑白是不同的啦~~)

▲02
理坑的古民居比比皆是,因而该村被称为“中国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其中“官厅”、司马第、天官上卿、云溪别墅、福寿堂等五处建筑被纳入国家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代官邸都隐没于曲曲折折的巷道之中,藏于毗连的民宅之间。理坑的多数古民居都是明代建筑,因而其装饰总体上比较简洁粗朴,而作为该村不多见的清代建筑诒裕堂就显得异常华冶了。诒裕堂是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宅第。该宅内木雕装饰十分精美。梁枋上雕刻了“满堂福”、“九寿宫”、“三英战吕布”、“穆桂英戏战杨宗保”等图案,雕工精湛,人物栩栩如生。梁上还有一幅“九世同居”的“百忍图”木雕,引用的是唐代张公艺九代同堂,家庭和睦,唐太宗问其如何能做到九代同堂时,他用书写一百个“忍”字作为回答的故事。这些雕饰突出了“家和万事兴”的主题。

▲03

▲04

▲05

▲06
在古巷口炒茶叶的妇人~

▲07

▲08

▲09

▲10

▲11
明代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府第“天官上卿”在讲究美观方正的徽派建筑里却有些特别。该建筑外墙很不规则,像一个长方体被砍去了一个角,大门的方向就在缺失的那个角里,整座房子像个三角形,但里面的结构却是方方正正的,体现出房屋主人外圆内方、刚正不阿的性格。
(为了把“天和地”拍全,下面这张可费了我不少力气,拍了好几张,总算成功了,哈哈~)

▲12
官厅是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府第,是崇祯皇帝所敕建的,缘于余自怡的清廉奉公,两袖清风,没有一座像样的宅院。由于是敕建,所以叫官厅。官厅高大的青砖门楼设计为四柱三间五凤楼的形式,屋顶成左右对称十个翼角,像五对展翅欲飞的凤凰。顶层中间嵌有“圣旨”石匾。
(官厅里天井里整块巨大的石板)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碰到的几个上海来的学生,各个头上戴着油菜花编的花环。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村内粉墙黛瓦的古建筑林立,一条清澈的小河环绕着古村,小桥流水人加的意境浑成。走在青石铺就的幽邃小巷中,你可以感受到理坑的那一份古朴和宁静.....
▲3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