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日本311大地震撼动着全世界亿万人民的心,人们在感叹日本人有着强烈的防震意识的同时,也纷纷称赞其建筑防震抗震独特的优势。殊不知在一千年多前的中国唐代,就已经非常注重建筑的防震抗震功能了,经历了1300年风雨沧桑的西安小雁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02
小雁塔是西安著名景点,全称“荐福寺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南友谊西路东段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荐福寺创建于唐代,初名献福寺,是为唐高宗百日献福而建立的寺院。小雁塔修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10),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至今年,小雁塔已经历经了1300年的风雨沧桑。
小雁塔现存13层,高约43米,塔内设有木梯,登上塔顶,可饱览西安市内风光。寺内还保存一口重达一万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的巨大铁钟,每天早晨寺内会定时敲钟,钟声清亮,数十里内都可听到。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小雁塔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第一次自裂自合,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03
沧桑古塔和人们悠闲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雁塔在历史上的1300年中,经历了几十次地震,尤其明清时期大地震曾使小雁塔三次开裂又三次复合,塔身却不倾不倒,十分神奇。史料记载: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地震“小雁塔中裂尺许”,至“正德末(1521年)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地震,塔裂为二。癸卯(1563年)复震,塔合无痕”;“康熙辛未三十年(1691年)裂,辛丑六十年(1721年)复合”。三裂三合而宝塔“傲立千年始未倾,历经百震终无毁”,这是什么缘故?据上世纪六十年代勘探,小雁塔塔基四周直径约70米的地下,由外圈至塔基中心处的夯土逐渐加深,约至30米处而后以青石垒数层,再以条砖砌出塔之身基,出地三米为台基,其正上坐塔。从台基纵剖面看,整个夯基类似一个弧形的“大锅”,塔就坐落在这个“大锅”中心,“锅体”与大地成似分离状态。地震时,塔的垂直压力和水平震动产生应力分散效应,使塔的重力均匀分散,地震产生的能量得以化解和转移。
▲04
残缺的塔顶更显历史的质感

▲05
小雁塔始建于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砖塔。小雁塔与位于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是唐代长安城保留至今的两处标志性建筑。小雁塔与大雁塔相距三公里。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

▲06

▲07
▲08

▲09

▲10
小雁塔正式称谓应为“荐福寺佛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的荐福寺内。属于保护比较好的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保留至今(西安)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

▲11

▲12
著名的荐福寺钟楼

▲13

▲14

▲15
小雁塔规模虽不及大雁塔宏大,但环境清幽,风景优美,“雁塔晨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

▲16

▲17

▲18
隔翠院里堆满了拴马桩,请看博文:【小雁塔拴马桩】谐刻在石头上的文明。

▲19

▲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