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也分男和女
摄影/衣香云居

- 01 -
歙县最著名的,除了棠樾牌坊群,就是坐落在牌坊群边上的两座祠堂。一为鲍氏敦本堂祠,俗称男祠,另一为鲍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俗称女祠,是研究徽州宗法制度和徽商历史的生动教材,其中女祠一破“女人不进祠堂”的旧例,为国内罕见。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徽州祠堂遍布城乡,现存祠堂最早的建于明弘治年间,至清代,多不胜举。总祠,作为当时重要的公共建筑,一般多置于村镇两端、傍山或有坡度的地方,规模较大,少则二进,多则四、五进,建筑依地形浙次高起,主体建筑置殿后,颇富变化。单面为中轴线上两个或多个三合院相套而成,配以牌坊。支祠平面多为四合院式。仅在歙县一地,一般较大的村镇,如许村、昌溪,总祠与支祠在12个以上,现存的尚有5-6个。祠堂外观,正面较豪华,门厅多为五凤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三面较简洁。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一般外檐柱多用木石混合,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斗柱为标准南方式,节头多为象鼻、凤头、如意,有时上面装有翼形云板。有些祠堂寝殿虽为双层,但底层梁架仍齐整,一如单层,并绘有精致的彩画。由于“新安人近雅”,故彩画色彩淡雅,其构图设色不同于北方,直接画于木地上。

- 02 -

- 03 -

- 04 -

- 05 -

- 06 -

- 07 -

- 08 -

- 09 -

- 10 -

- 11 -
古时推崇的“忠、孝、廉、节”

- 12 -

- 13 -
-
14-
- 15 -
图15和16是在女祠堂拍的。两个祠堂的建筑结构都一样,只是女祠堂规模略小一些,位置和男祠堂正相反,从这里也能看出古时男尊女卑在各方面都有体现。

- 16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