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术秀即将上演
摄影/文字整理 衣香云居

- 01 -
一个月后,一场大规模的低碳技术秀将要在上海拉开序幕。
这场由242个国家和组织舞动的狂欢,将为世人展现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环保科技、新的能源应用、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思考方式……
“低碳”思维贯穿了上海世博会的每个细节。无论是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对雨水的收集,甚至空调循环水的降温,都尽量使用可以降低碳排放的高新技术。同时,世博会对参观者低碳出行方式的引导、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推介,共同绘制了一幅低碳生活的美好画卷。现在,这个画卷正在慢慢展开。正如上海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所言:一切始于世博会。我们希望上海的世博会能点亮未来。在展示一个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同时,让人们看到中国历史文明的传承同样也是低碳和环保的。
世博会“一轴四馆”中,一个“生态轴”夺人眼球,四个“低碳馆”也尽显绿色魅力。

- 02 -
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以层层出挑的设计,在夏季可以形成上层对下层的遮阳;白天,顶部和外墙上的太阳能电池蓄积电能。晚上,先进的冰蓄冷技术趁着夜间用电低谷时的电能将水制成冰,待到白天再次释放冷源。
主题馆除了安装和中国馆一样的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其东西两侧外墙还种植了七千平方米的绿化植物,为墙体保温;而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在回收灌溉时,也能带走建筑物的热量,为室内降温。

-
03 -
飞碟状的演艺中心,下层圆弧表面形成自遮阳体系,避免阳光直射,同时为玻璃屋顶的地下空间进行自然采光。最精妙的演艺中心对有限空间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可伸缩,升降活动座椅的设计,配合相应的场馆技术手段,能够自由变换观众席数量和舞台大小,形态,最小能耗地实现展馆功能。

- 04 -
四个绿色低碳馆
不得不提的是伦敦的零碳馆。它取材于一个真实案例,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零碳社区。零碳馆是栋四层高的建筑,其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房。空调使用的是太阳能、风能和地源热能联动能源,通过安置在屋顶上的22个五颜六色的风帽,随风向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拍出室内空气。餐厅里剩下的剩饭、剩菜和废弃餐具也被充分利用,它们和有机质产生的混合生物垃圾,通过特殊降解,产生电和热以实现生物能的释放,被系统处理后的产品还能够用于田间生物肥,也尽量使用屋顶收集的雨水,几乎不用自来水。整个零碳馆就像一个没水、没电、没热的“原始洞穴”,却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高碳排放带来的舒适体验。

- 05
-

-
06 -

-
07 -

-
08 -
- 09 -
零碳馆之外,还有更多的低碳技术秀。比如:德国馆外墙使用网状、透气性良好的建筑布料,以防止展馆内热气的聚积,为空调设备“减负”;世界气象馆的墙体外层模拟人的皮肤,帮助建筑透气、散热。

- 10 -

- 11 -

- 12 -

- 13 -
加拿大展馆内摒弃大型展品和器物,以确保流畅通风, 散热……

- 14 -

- 15 -
西班牙馆使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藤作为建筑材料……

- 16 -
一个生态环保轴

- 17 -
世博轴是世博会最“低碳”的看点。它是一个生态环保轴。
世博轴是世博会的主入口和主轴线,地下地上各两层,是世博园最主要的人行立体交通枢纽。世博轴不但是世博会“一轴四馆”(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演艺中心)五大永久建筑之一。也是集绿色、低碳为一体的“生态环保轴”。这个绵延一公里的建筑“上采阳光,下蓄雨水”,通过6各巨型圆锥状的“阳光谷”将阳光从40多米的高空“采集”到地下,同时将新鲜空气输送到地下。这种“圆锥”顶端的喇叭状开口足有一个足球场大小,连接地面的“圆锥”底部也有一个篮球场大。而在世博轴的底下,总长800米的巨型蓄水池可以储存7000吨的蓄水量,经循环处理的雨水也用于世博园区植被灌溉,路面冲洗等。会期预计能为世博园区提供5万立方米的生活用水,相当于将原来规划的用水量打个对折。
- 18 -
世博轴在靠近黄浦江的部分还安装了江水源热泵,每小时有1200吨黄浦江水通过热泵成为空调冷却水,处理后再排回江中。江水源热泵加上较小比例的地源热泵,不仅满足世博轴的制冷供暖需求,还能同时保障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两大永久建筑的空调运作。套用一位负责园区建设工程师的话说:“世博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车一灯,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毫不夸张地说,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节能、环保、生态技术都已囊括其中”。
低碳,让生活更美好!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