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滁州因欧阳修而闻名天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一经问世,便使滁州同欧阳修一样不朽。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卓越的文学家,一代散文宗师。庆历五年(1045]十月,因受庆历新政失败的牵连和所谓“张甥案”的影响,被贬滁州就任知州。欧阳修的从政不幸则成为滁州的幸运,从此,滁州与这位大师结缘,千百年来成为世人景仰之地。
滁州城西有丰山、琅琊诸山,山林茂密,植被原始,天然景致幽雅清丽。欧阳修政余常携几位具有共同志趣的同僚游山赏景。终于在深山谷中寻得了一个泉源,这里形势峻美,三面竹岭回抱,一面高峰壁立。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美泉资源,让州民欣赏到这里的幽景,他决策进行开发,“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为此,他亲自为泉、亭命名丰乐泉、丰乐亭,并写下散文名篇《丰乐亭记》。
欧阳修正值盛年,身遭诬陷,被贬一隅,虽有满腔愤慨,但终因圣命如天,也只能忍气吞声,藏起锋芒,佯装无为。故他在滁州,笑傲山水,寄情诗酒,写了许多“醉文”,吟了许多“醉诗”,说了许多“醉话”。所谓“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啼鸟》),“草惹行襟絮拂衣”,“蓝舆酩酊插花归”(《丰乐亭游春》),“无情木石尚须老,有酒人生何不乐”(《新霜二首》)。欧阳修1007年出生,在滁州任职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怎么能称老翁呢?他自谓醉翁,满含着变相发泄、长歌当哭之意。他所以要如此这般,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既抗争又韬晦的方式而已。有了醉翁,而后有醉翁亭,有《醉翁亭记》。
这是欧阳修两篇经典作品的由来。
走进滁州,登上滁山,对照实际,回味《醉翁亭记》,仿佛走进欧阳修的精神世界里。
然而,对于滁州还有一位文学大师应该获得足够的尊敬,那就是苏东坡。
苏东坡对欧阳修来说属于晚辈,欧阳修既是文坛领袖,对苏也有知遇之恩。“轼于先生为门下士”,苏东坡这样说他与欧阳修的关系。至和元年(1054年),欧阳修回到中央政府,获得升迁,直至进封为乐安郡开国侯。嘉佑二年(1056年)担任了礼部试的主考官。当时的科举考试,以四六骈俪的“太学体”为文,一味追求骈俪的险怪,语言的偏涩,以形式的华丽严重束缚人们思想的骋放,欧阳修对此深恶痛绝,他高举古文复兴的大旗,下决心以语言晓畅、经世致用取士。当他读到苏轼的文章后,拍案叫绝,喜形于色地说:“读轼文,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自然将苏轼名列前茅。苏东坡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得益于欧阳修的提携。对于滁州,他没有写下什么。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也。滁州是欧阳修的滁州,在这里他完成了与民同乐的形象塑造,苏东坡不能掠夺前辈的光辉,让滁州与欧阳修永远结合在一起。欧阳修在世时曾将《醉翁亭记》刻石亭上,但“字画浅褊,恐不能传远,滁人欲改刻大字久矣”,后来,辗转求托,找到了苏轼,他才得以敬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而留下了“欧书苏字”的佳话。欧文之如珠光玉润,行云流水,;苏字雍容雅致,神韵飘逸,“端庄杂流丽,刚劲含婀娜”,亦使人如坐春风,心旷而神怡。
当我登上滁山,看到苏字的时候,想到了这字背后的伟大的文学家良苦的用心,不仅对苏东坡尊敬之心油然而生.
(2008年4月登山,2009年3月28日补文)
附:边走边想博文
1、走进滁州,该尊敬的还有苏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d3f210100cyql.html
2、走进泰安,发现杜甫并未望泰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d3f210100cnlc.html
3、“但使龙城飞将在”之“龙城”到底指哪儿
http://gaoguoxinglunwen.blog.163.com/blog/static/8556138120107915017421/
4、在和县发现,“陋室铭”是刘禹锡不满住房的铭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d3f210100kzf6.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