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成古意新风 画矗“东北一帜”
(2010-07-11 18:27:08)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新闻 |
宿万盛现为省美协理事、中央民革画院理事,是画坛颇有影响的写意花鸟画家。他的画风清新自然、乡土气息浓郁,艺术个性强,笔墨淳朴,于变化之中求精微。其作品尚气势、重内涵;笔有意、墨有韵;平易中蕴含高贵、简约中寓意深邃。作品被国内美术评论界评价为“画风既有北方地域特点,又有文人诗情和民间绘画样式”,曾被著名评论家陈传席、贺章称为“东北一帜”。
那次画展展出的宿万盛画作,无论是一笔一墨还是一花一叶,均是出自他内心的体验与悟性,生动表现了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风光与景物。宿万盛在致辞中说得很实在:“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成人,我喜欢我的作品。”时过二载有余,而那次画展,仍令人留恋回味,一夕难忘。
“院外修行”得大成
宿万盛,地道的哈尔滨人,17岁下乡插队,在五常红旗乡扛锄种地4年,返城后在哈尔滨工路处工作,那时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但小万盛天资聪颖,诚而好学,画而天赋。1981年他已初露头角,作品在杂志上多次发表。1985年他向来哈讲学的著名国画家、中央美院教授高冠华学习国画。一次,高冠华看了每人的画,突然很严肃地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幅画问:这是谁画的?宿万盛从长凳上趔趔趄趄站了起来不知所措。高说,你们要有这个小伙子的绘画功底与水平,我教你们就不费劲了!我来哈不仅是疗养教学,更重要的是发现人才。后来高多次表示,这小伙子的确是个人才,并向市画院领导大力推荐,又多次邀请宿万盛赴京进修。然而,阴差阳错中,他与市画院失之交臂,又因家境贫穷,没能去成北京。然而,绘画早已融入他的生命,工作之余,他勤学苦练,不断向国画大家请教,深得他们传统笔墨写意之妙,他更看重神韵、不重形似,形成重意为特征的艺术追求,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以书入画”写意的美感,还是“画气不画形”的神韵风骨,都不是简单地符号重复,而是一种再创造,是处于内心感动的生命意识的表达。
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他的坦诚、敦厚。就是他,对艺术的执着与不懈追求令他的周身迷漫着一种奇妙的磁场,使贾平西、陈传席、吴小如、高卉民、薛永年、张世简、于志学等众多中国著名书画大家、评论家纷纷为这个自学成才的画家题笔挥毫,大加褒奖;还是他,对群贤毕至参加画展开幕式的人们,他用自己的真诚质朴感动了人们:我感谢那些来欣赏我画和喜欢我画的人们,是你们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言为心声,这个重情重义懂得感恩的人,打动了熟悉他的每一个人。
那次画展,宿万盛没有发请柬,但却连续数日观者如织。人们慕名而来,更多的是喜欢他的人,欣赏他的画。
著名画家贾平西不远千里从京来哈参加开幕式,他这样对记者说:万盛人好,画好,他人实实在在,他有句口头禅,实话实说。他的画有功力,有潜力,有发展。哈尔滨画院副院长程真感慨道,万盛在画家中人缘好,口碑好,画品好。这样的画家并不多。
他的作品尚气势、重内涵,笔有意,墨有韵,平易中蕴含高贵,简约中寓意深邃。著名美术史学家陈传席评价其作品,“东北一帜,宿万盛作画形神兼备,万盛画桃不学老缶,不学白石,下笔之际如吴道子,风雨快如怀素写字,别具一格。”著名学者北大教授吴小如评价其作品:昔白石翁画此物鲜活过之,今万盛亦具笔力殊为难得。
记者注意到,他画展展出的80幅国画力作风格多样,花鸟写意兼有,传统文人画与学院派画作皆精。《神话》中的小鸟和葡萄惟妙惟肖,《秋实》笔力深厚,韵味绵长,《相伴到永远》,《晨境》气韵生动,这一大批新品佳作用笔工而不俗,豪放而不糙,笔墨淋漓,却又圆劲透出潇洒,耐人寻味、令观者耳目一新,站于画前,如浴清风。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具的艺术个性令观者流连忘返。画中透出笔意纵横的美感,构图的多变与空灵,无不展示着画家的智慧与才情。可谓师古贵新变,识高悟自深,真情挥妙笔,花鸟见诗心。
宿万盛画桃,笔的运作有序、有度。桃子画的圆润、鲜嫩有光感、很自然,倍受人们的喜爱。记者亲眼得见万盛挥毫画桃,只见他谋篇布局,胸有成竹,把那蘸有红、绿两色的笔经水一点、左、右一拧两笔成形,一只鲜嫩、圆实的桃子便跃然纸上,接着补那枝叶,疏密有致,婆娑而有动势,整幅画充满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气。他画桃既师承了前辈的传统技法、精神,但不同与缶翁(吴昌硕)、白石翁(齐白石)之处在于,他画桃用红、绿两色要多一点,艳一些,枝叶也是用青绿色与淡墨合之。前辈画桃只是点红,几乎不用绿色,枝叶更是以浓墨、枯墨合水淋漓写之,画出的桃子肥硕、圆实、成熟得使人一触即能喷出蜜水来,令人垂涎,再加一浓墨疏朗的枝叶相扶,画面便凝重、雍容、典雅、大气,展示了祝寿者所要表达的成功圆满,福寿绵绵的寓意。而万盛画得近乎春桃,虽然一样令人欲饱口福,但其鲜嫩发光,青翠欲滴,舍不得下口,不免目中多缠绵,画面透出的青春活力,蓬勃生气浓浓袭来,使人精神大振,展示了画家以其自身的青春活力衷心祝愿寿者不仅是健康长寿,而且是青春永驻,魅力长存,是一种升华!万盛在《桃实图》画中题诗:“瑶池蟠桃天上鲜,王母下凡到人间,凡人食得天上果,延年益寿也成仙。”足见万盛如此画桃的新意。这也正是他师古法、不泥古法,即觉悟到“似与不似”之间,笔墨当追随时代,与时俱进的佐证。他画的鳌花鱼在师承吴镇东先生技法的基础上,更加艺术夸张的画大了鱼嘴,在“似与不似”之间又推进了一步,重在表现北方地域鱼类也粗犷、猛悍的风格。
俏在品妙、品逸之中是宿万盛写意又一艺术特色,具有中国文人画的诗性。画家作品的品位是有画家在创作中展示出自己特有的气质和风格及技法所决定的。古人把作品分为“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为之神品。笔墨超绝、皴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在这神品、妙品之间还有一个品位,当是逸品。因为逸品不以写意、画工致论,在乎雅俗,是文人画,富书卷气,要变于妙品而接近神品,逊于神品天成一筹。万盛的作品《盼盼》、《春在何处》、《荷塘月色》、《红叶知己》、《家雀菊花》、《大鱼小鱼》、《三三有鱼》等都是具有他自己独特的感悟,鲜明的艺术个性及独到的修养而创作出的妙品、逸品。特别是《大鱼小鱼》等作品,又补写了题画诗:“活泼天机顺水流,松江浩荡任遨游。浮沉戏水多欢乐,芦乱江荒远钓钩。”通过诗、书法及两条大鳜鱼,无数条小鱼奋斗争流的画面,把“任遨游”、“远钓钩”的立意表现的鲜明淋漓,让人思绪远眺、人鱼相融,深含哲理。那《三三有鱼》的题目就是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思想的闪光。画面上三个大鱼与三个小鱼在急流勇进,一往直前,正是在这一思想照耀下,大千世界中“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灿烂表现。这就是文人画的特点,也是宿万盛写意画的艺术特色。
“东北一帜”名天下
宿万盛画品人品俱佳,赢得了国内众多名家的青睐与好评。
著名国画家、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张世简说:万盛在继承发展中国绘画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去脱俗出新,选择的是师古不复古的艺术道路。既有现代绘画的思维,又不失民族绘画的韵致。
著名国画家葛维钧说:画家以拟人的笔法歌颂中华民族,师古人之心,走自己的路;最常见的题材既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拘形式重气韵是他所表现绘画特有的手法。。
著名画家王卉说:宿万盛生而聪颖,诚而好学,画而天赋,是当今时代写意花鸟画坛年轻才俊也。於写意花鸟画法研究成就可言,师出有道,用笔工而不俗,豪放而不糙,经略的是东北大自然的感受,表现的是北派翰墨气质,其画有文人画的诗情,又有时代艺术感染力。
著名国画家冰雪山水画创始人、黑龙江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于志学说:万盛的写意花鸟画是在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他不断变化风格,不息探索,从传统的中国画向现代中国画转变,以表现东北大自然为主题,进一步开拓了写意花鸟画的新领域,成为黑龙江花鸟画坛上的佼佼者。
著名国画家、黑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高卉民说:宿万盛不急功近利,唯新而求新,唯奇而求奇,不去追求浮躁的学风尤为可贵。
著名作家王忠瑜说:万盛的笔法,老辣而有灵性,出手有生气,有韵味。画物不是仅写其形,而是更写其神。作为一位日趋成熟的画家,万盛更将有精彩的前景。
画坛多才俊,市场炼真金。宿万盛的花鸟画大挥大写,大开大阖,酣畅淋漓,自由奔放,有着一种令人很难抗拒的视觉冲击力。正是由于这种视觉冲击力,所以使得宿万盛的花鸟画不但在学术领域中,赢得了专家、学者们的普遍赞赏,而且在艺术市场中,也赢得了广大收藏者的热烈追捧,从而在一个很高的层面上实现了雅俗共赏,委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