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标签:
《我是谁》大清谷思维类型财经 |
分类: 管理 |
连载:《我是谁》第一部
后记:
春节以后开始书写这部书稿,时间很紧迫。当初的想法是要写一本专业的管理书籍,给企业中的管理专业人士看。
后来征集了大家的意见,集中的意见有两点,一点就是文稿的书写方式是不是更通俗一点;第二点是不要像其他的类似书籍一样以案例的形式出现,要有人物的命脉穿插在里边。我想了很久,就写出了这样的文字,我管他叫做“类小说”形式,貌似职场小说,其实不是小说。
书中的人物都是基于原型上的创作,属于虚构,但是故事的情节都是取材于真实的案例,用一种人物的相互关系硬性连接在一起。就是说,故事都是真实的,但故事的发生不一定就是书中人物身上发生的,它有很多种嫁接,形成了现在的类小说文体。
案例是真实的,人物也是真实的,但是人物有嫁接,故事也有嫁接,人物之间的关系则完全是虚构的。
这本书的出版,源于我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共享。在企业中,我们实践中探索、追求了整整13年,原创性的果实,给现实中生活、工作中的人们解决了很多的困惑和烦恼,书中仅仅是一少部分。这样的一个东西,我觉得不可能不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让它的价值最大化。
这本书的最后成果也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努力,其中有很多人的心血与投入,比如,企业中的一些老板、高层的意见和反馈,我公司员工的共同参与,甚至新员工也参加了书稿章节的反馈。
企业界人士反馈的代表:
杨怀新:
“在第二十章,我的阅读兴趣被吊了起来,因为讲到了三国人物,三国领袖性格迥异,但都取得了成功,显示只要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各种性格都能取得成功。记得原来读过《水煮三国》,就觉得很有趣味,对经营管理也颇有启发。不成熟的建议:如果能以三国人物性格分析为骨,穿插企业实操案例为肉,可能可读性更强。比如,我就非常想知道,我到底属于曹操、刘备、孙权的哪一种,我该用的人到底是诸葛亮,还是周瑜或郭嘉,怎么搭建自己的班子,如果是这样一本书,我一定会好好读一读,甚至会给公司里每人都买上一本。
可能我是苛求了,但我真希望看到这么一本书。”
公司老员工反馈的代表:
孟翔:
“这一节的目的与标题呼应,在于引发读者的思考。我觉得到现在为止还都是在铺垫,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很大,层面不够的人、对企业思考不够的人可能暂时还没感觉。如果结合下面的具体描述应该能够很吸引人。
我觉得这结合今天上午关于第二类企业的情况——认为自己没问题,实质上却是有问题的那类。我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们的文章中添加一些企业中的人自己的阐述,比如把韵成或者李乾自己的看法写进去。他们的看法往往是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形成一种认知上的差距,文章有起有伏。把一般人的想法写出来的同时,也能把我们与众不同的观点描绘清楚。”
新员工反馈的代表:
张厚进:
“在书稿的前二十章里,虽然提到贝斯、韵成、陆逸等人一下子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自己是谁,但是还没有出现思维类型的概念,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十一章以后,开始出现了思维类型的概念,先是由墨羯和古迪老师是同一个思维类型引出,指出这个思维类型的人是解决问题的高手,一般情况下都能把事情摆平,之后在程力量父子处展开,读者在看完前面的二十章以后,终于见到了T+的庐山真面目。
接下来,又涉及到了企业的两个重要问题,经营者以及接班人的问题。KK企业做到平稳换帅,是经过T+测评,认清各人后作出的正确选择,最后使每个人的长处都得到了发挥,企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是一个多赢的结局。这是T+运用的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程力量这次又带来了接班人的问题,接下来自然过渡到接班人的培养上。如何选择培养接班人,一直是企业家头疼的问题,书稿这里适时地引入这个问题,将成为吸引企业家读者眼球的重磅炸弹。”
我非常幸运的得到了众多的企业界人士和我的同事们的支持,不能一一感谢,就在这里一并表达我的衷心谢意,谢谢你们付出的心血,谢谢你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