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绩效是如何出来的?

(2011-11-16 12:59:36)
标签:

绩效

项目

李伟铭

人力资本

企业家

杂谈

分类: 管理

绩效是如何出来的?
大清谷系列:亭子支柱上的台灯,看起来很有味道

绩效是如何出来的?

  大清谷系列:诱人的果实在秋日中逐渐成熟

 

 

我们为政府做的一个项目结案了,其中有一些案例,我觉得很好,想与博友们分享。这个案例是截取网上的一段故事,具体的是什么网记不清楚了,但是,他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工厂、人物用的是化名)。

 

这是一家老牌国企,2002年底主营收入四亿多人民币,利润不到三千万,到2010年,全集团276亿,集团下面有16家企业,今年主营业务350亿,利润20亿。生产第一线员工平均收入超过10万,平均每位员工的福利支出8万,有4~5道保险。飞跃的力量究竟来自何处?

我们见到董事长李伟铭的第一时刻,就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人格魅力,干练而豁达的个性,讲话很快却落地有声;时不时的爆出一些惊人数字,却如在说与己无关的他人;讲起员工如数家珍,满怀自豪。

“确实做得非常辛苦,非常累,但是春节后第一天上班,看到员工来上班,以前是骑着破旧的自行车,05年以后是开着崭新的轿车,基本上员工都买车了,站在门口的那种愉悦无以伦比……”

20038月,李伟铭奉命出任XX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上任伊始,李伟铭本着‘人力资本为第一资本’的观念,鼓励控股股东原先属下的分公司经营者、业务骨干参股分公司,做股东,改变分配体制,实施以承包制为核心的改革方案,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内部的生产潜力;把技术含量比较低的配套生产进行外包,实现哑铃型生产结构。

机床厂顿时变了样。李伟铭回忆说:本来是8点钟上班走进厂里还是冷冷清清,变成7点多走进厂里就已经热火朝天了。本来是工人盼着早点下班回家,变成车间主任赶工人回家休息。工人的生产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原先每个月只能出五六台机床,现在几乎平均每天能生产一台。

厂里有个总装检验工人叫张晓冬,在机床厂工作了40年,对机床的一千多个零部件都很熟悉,帮助企业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20048月份,机床厂集团决定重奖老张30万元,老张知道后,愣是三天都没睡好觉,他想,自己是国企的老职工了,为企业做点事也是应该的,怎么能接受这么大的一笔奖金呢?坚决不肯受奖。

忠厚而执拗的老张让李伟铭犯了难,为了让张晓冬接受这30万奖励,李伟铭着实费了不少工夫。他专门找了很多人一起去做工作,老张仍然不肯接受。李伟铭又以领导的身份命令他接受,他还是不答应。最后,李伟铭只好跟他摊牌,说你要是再不接受,我的政策就得不到兑现了,我就下不来台了。老张这才接受。

200491,张晓冬和另一位科技一线员工一起上台,领取了30万元的巨奖。

李伟铭说:“我在奖励之前征求过许多人的意见。大家说,像张晓冬这样的高级技工,随便到哪个民企工作,年薪至少20万以上。他们没一个人有意见。”

30万或许远远不足以体现张晓冬的价值,但这30万却留住了老张的心,他说:“哪个企业来挖我,我也不去了。我这辈子就交给机床厂了。因为在这里,我工作很快乐。”

张晓冬获奖之后,100名一线工人也在这一年实现了出国旅游的梦想。这些工人都是来自生产第一线的骨干、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他们被分成四批,在新马泰畅游了11天。不少一辈子都没乘过飞机的老工人开心地掉下了眼泪。这一趟出国游,唤起的员工积极性高得令人惊讶——有些工人回来后拎着行李直奔车间,忙不迭地就在机床前干开了。

李伟铭说:“让员工感到幸福快乐,肯定要花一些成本。比如这次百名工人出国游,总花费40万元以上。但是通过这种人性化管理,所激发起的工人生产热情,企业赚回来的钱4000万都不止。”

 

这样的企业实在是太少了,尤其是国有企业。我当时就与董事长李伟铭说:你这样的企业家要是多一些该多好啊!他回答我是:我这样的人多得是!好人总是多的。

我想博友们一定不会赞成的了,要不很多都不会这么郁闷了。但是,我相信这样的企业家会越来越多,让我们期待着他们的出现吧,那将是中国真正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之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眼睛不骗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