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谡痛失街亭的另类解读

(2010-09-05 01:04:13)
标签:

gft理论

企业管理

三国

马谡

张忆博

文化

分类: 随笔

马谡痛失街亭的另类解读

痛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照搬兵书的书生马谡,在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版《三国》电视连续剧中,对马谡的失利给予了更深刻的解读: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定会切断蜀军的粮道街亭,派马谡固守。马谡立于街亭十字路口,说:前面有一座山,我们可以到山上扎营。王平奉诸葛亮之旨,谏曰:不可!军师说过,应在五路总处扎营!马谡说:敌军攻山,兵书曰:居高视下,势如破竹!王平又说:此山是座孤山,离水源很远,敌军只要切断我们的水源,我们就不攻自破了!马谡:兵书曰:兵者,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王平无奈,只得自领五千兵马于山脚下扎营,以便相互呼应。果然,司马懿得知情况,亲自领兵围山,只两日蜀兵就不耐干渴,失去了战斗力,被司马懿轻而易举的夺得了街亭,断了蜀兵的粮道。

 

当时,马谡得知士兵们没有水喝,很奇怪:这不可能!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山上不可能没有水喝!与其相反,司马懿从儿子司马昭处得知这一切,要亲自查看地形地貌,了解真实情况,方才做出决策。

 

GFT理论的角度看,马谡的思维类型属于架构系统思维,在架构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很难架构起来,于是,缺失的信息只能以假设填上,久而久之,信息的真假已经不会有感觉了,常常把假设的条件当真,不经过实地调查,就下判断进而决策。

 

南方的山上有水,北方的山上也会有水,这就是他的假设依据。但街亭属于北方,乱石居多,少有植被,山上没有水,其“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理论被这个事实所击败,直接导致不战而败,痛失街亭!马谡就这样以一场失败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位一直被诸葛亮看重又着力培养的接班人成为了“纸上谈兵”的又一典型代表,为后人所耻笑。也说明了识人用人是诸葛亮的软肋。尘埃落定,使世人想起了刘备成为了千古名言的那句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把假设的因素当作现实,致使判断失误,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马谡这种思维类型的人经常犯的错误。而司马懿的思维类型是互动式系统思维,这个类型的人与环境互动能力很强,顺势而为是这个类型人的典型特征,利用马谡的错,击败蜀兵,可见这两种思维类型的人对阵的优劣势,一目了然了!

 

新版《三国》剧中,对司马懿的形象塑造也很成功。多年来,司马懿始终都是审时度势,以静制动,与环境的互动达到了登峰造极。包括他选择辅助的太子,都会观察多年,最终选中了曹丕。而不是投曹操所好,辅助曹植。

 

虽说,新版《三国》编剧对罗贯中的原著做了些改动,甚至丢掉了很多精彩的章节,但是,我觉得编剧还是对人的深入了解有一定功底的,对一些重要人物的塑造是非常贴切的。

 

讨论:都说马谡大意失街亭,博友们,你们觉得,马谡失街亭是偶然还是必然?一向被诸葛亮看好的他到底败给了谁?而你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遭遇马谡式的失败呢?

 

预告:在下一篇文章中,我还会用GFT的思维类型判断来试剖析诸葛亮和司马懿,孔明与仲达这两位天生的对手到底孰强孰弱?敬请博友们关注!

 

张忆博GFT理论看三国系列:

   

    第一篇:三国里的人物谁最历害?

    第二篇:假如曹操做企业……

       第三篇:倒底是谁害了关羽?

        第四篇:“生子当如孙仲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