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美国人的不同命运

标签:
杂谈 |
两位美国人的不同命运
薛涌
(图片来自网络)
常听有些“经济学家”讨论先富的如何带动后富的问题,中心还是落实在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仿佛效率和公平根本无法相容。“主流经济学家”们也早就为我们塑造了这样的思维定式。可此前《时代》周刊的一段报道,颇能帮助我们理解福利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该报道描述了美国两个清洁工的命运,以及背后的制度,为我们提供了非常直观的例证。
其中的一个清洁工叫Craig
在匹兹堡有另一个清洁工,叫Robyn
在Robyn
再看看Craig
与此相对,Robyn
更重要的是宏观的经济效益。匹兹堡的清洁工区已经基本上是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孩子能读完高中,不少上了大学。治安好,警察需要得少,进监狱的也少。要知道,美国一个低级警官的收入至少也得四五万,高级警官常常挣到10万上下。监狱里关押一个犯人,年消耗也要2万多。在辛辛那提Craig
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大多有最低工资的法律条款,但那里的老百姓不惟经济学家是听,他们觉得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更靠得住。在他们眼中,经济学家定义的效率,往往只局限于就业率等几个最常规的数据,而很少考虑犯罪、辍学率、毒品乃至公开的骚乱对社会的消耗。
意林客户端二维码
想和意林近距离沟通吗?快加意林微信吧!搜索账号:yilinzazhi,或扫描上方二维码。我们在这里等你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