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90后“萌帝”统战泳坛江湖

标签:
杂谈 |
孙杨:90后“萌帝”统战泳坛江湖
田丰合
(图片来自网络)
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泳赛场属于一个人。这个人获得两金一银一铜,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突破。赛场为他沸腾,对手为他鼓掌,国人为他骄傲。他被公认世界最顶尖的自由泳高手,他被誉为游泳天才,而在这些荣誉后面,人们津津乐道是他的萌表情和他多次的泪洒现场。
爱哭鬼的三滴泪
第一滴泪,累:1992年,两岁的孙杨被教练“扔”进泳池的那一刻,父母在旁边看得心痛不已,曾是运动员的父母深知里面的辛苦。若不是怕浪费了儿子的游泳天赋,孙杨的妈妈才不会让儿子从事这项运动。两岁的孙杨第一次的触水经历是在哇哇大哭中度过的。正是这个第一次进泳池就被吓哭的孩子在之后的日子,带给人们一次次的惊喜。在每一次的惊喜中,人们看到的都是泪眼婆娑的孙杨。于是,孙杨爱哭便成了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事。
爱哭的孙杨小时候训练时,每当累极了,便是在泳池边大哭,哭完之后,继续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在主攻中长距离后,每天20000米的训练量,对于任何人包括孙杨是非常大的运动量,
第二滴泪,不服输:孙杨崭露头角是在2006年的省运会上,那年他16岁。他的当时偶像是张琳和朴泰桓,每当见到他们,孙杨的眼里满是是崇拜与敬仰,榜样的力量给了孙杨无限动力,他训练得更为刻苦。2008的一次全国性比赛中,他觉得可以在400米自由泳上和名将张琳拼一把,结果却被张琳远远领先,孙杨在那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但是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2010年亚运会是,出战三场哭了三次,其中两次是在200米和400米自由泳中输给韩国名将朴泰桓,不服输的孙杨在更加刻苦训练,成绩飞速提高,在一系列的比赛中折桂。孙妈妈有时候心疼儿子,半开玩笑地叮嘱孙杨说:“练到90%就要告诉教练你累了,练到95%就不能再练了。”没想到,孙杨很严肃地“教育”妈妈:“我现在是第一名,如果一偷懒,可能连第10名都没有了。”即便到了伦敦备战奥运会,他依然是练得最苦的那一个。“游泳队每天上午训练3个小时,下午训练3个小时,孙杨只要有训练,一定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第三滴泪,证明。广州亚运会之后,孙杨好像换了一个人“事实上广州亚运会之后,我就已经成熟了很多,就想过不能所有问题都像小孩子一样,拿到金牌就哭,不拿金牌还是哭。”淡定,就是他现在的追求。2011年上海世锦赛,1500米的比赛中,孙杨一骑绝尘,打破世界纪录“不管拿金牌还是破世界纪录,回去还是好好训练吧。”这一刻,我们知道,孙杨长大了,他不再是那个无论输赢都爱哭鼻子的小男孩了,他已是世界泳坛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2012年伦敦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孙杨战胜朴泰桓获得冠军,赛后他从容淡定;200米银牌,中国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依然从容以对;4*100米接力,最后一棒,他力挽狂澜,为中国队赢得一枚铜牌,创历史最好成绩,这一次他累瘫在泳池边,他没有哭。但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的赛场上,在摘取这枚金牌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时,全球的观众又看到了孙杨眼泪。这次的眼泪,是爷们的眼泪,是释放的眼泪,是成熟涅槃的眼睛,是触动,是感恩的泪水。比赛的压力,外界的质疑,在这一时刻全部瓦解,团队的努力,在这一时刻开花结果,孙杨向世人证明,孙杨,可以。中国人,可以!他已经完成从“爱哭鬼”到“真爷们”的蜕变。
懂感恩的萌帝
“萌”是孙杨的另一个关键词。人们记得赛场内外孙杨每一个生动的萌表情,从发布会的忘记问题的可爱表情到站上最高领奖台微笑抿嘴的表情。每一次的微小变化,都引来现场和场外观众的一阵惊呼,也无奈有人说:面对孙杨,花痴有理。这位天然呆自由萌的90后小子,在生活中也成长为一位内心成熟且感恩的人。拿到第一枚世锦赛金牌后,孙杨跑向看台,在人群中找见妈妈,把吉祥物交到妈妈手中,母亲为他做得一切他都记得
可爱与刻苦,承担与成熟,成功与感恩,萌与成熟在孙杨的身上完美呈现,这位90后的新新人类向世人宣告,他来了,他可以。
(本文来自《意林》2012.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