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意林杂志
意林杂志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4,000
  • 关注人气:116,8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坦尼克号》3D版人性来袭

(2012-06-25 10:43:14)
标签:

杂谈

《泰坦尼克号》3D版人性来袭

□ 顾小顾

 

《泰坦尼克号》3D版人性来袭

意林2012年12期“热词时文”

(图片来自网络)

 

 

导语

1998年,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也创造了当年的票房神话。20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被改编成3D版再次来袭,又掀起了观影狂潮。电影中凄美的爱情故事固然是最大的看点,但在大灾大难前演出的一幕幕生离死别、存亡抉择,更体现出永恒的人性话题。

 

 

  1998年看《泰坦尼克号》,那实在是红得发紫。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最后莱昂纳多那张俊美如希腊神的脸,缓缓在冰水中沉没,永远消失。这种把美毁灭的悲剧感震动了我懵懂的心。

  十几年过去了,这部电影以3D姿态重出江湖,依然给人感动和震撼,只是不再那么纯粹。岁月无情就无情在这里:成长了的我们看事物,在爱和美的轻灵之外,沉重的东西凸显了。

  泰坦尼克号面临的实际上是一个冷酷的问题:在死亡面前,谁更有权利活下去?被爱的人更有权利活下去,这是爱情故事的答案,也是导演和编剧的聪明之处。杰克为爱牺牲生命合情合理。然而别忘了,在那群上了救生艇的贵妇人中,除了那位被讥笑为暴发户的布朗夫人,没有人出声赞同把救生艇划向落海的人群,哪怕被大声质问:“难道那边不是你们的男人吗?”她们的脸上只有惶恐,因为涌上的人群可能危及生存。难道这群没有主角光环笼罩的人就没有富有牺牲精神的爱情吗?还是说当热恋的光芒退去,枕边人变得平淡甚至面目可憎,牺牲就变成了一种艰难的选择?

  死亡面前,不仅爱情,甚至伦理价值也黯然失色。海洋中生存资源有限,放任只会让事情更糟。一片混乱之中,依靠等级制建立的秩序反而是更有效率的选择,也更有可能保留生命和文明的火种。然而,这又与西方价值体系中最引以为豪的文明成果——普世性的人道价值相冲突。要保留文明,只能践踏文明,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让头等舱先走是《泰坦尼克号》里的现实选择,当然,它还没有那么残酷,至少秉持了让妇女儿童先走这一体现文明尊严的准则。

  如果注定没有生存机会了,怎么办?电影里,不认命的人们都哭号逃窜,只有认命的人最平静。这种认命有老夫妻平静相拥等待死亡的世俗慰藉,也有人试图回归到宗教羽翼下寻求解脱。在不断倾斜的甲板上,布道者念着《圣经》:“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人们用尽一切力气抗拒着重力,向上触摸他伸出来的手,似乎那就意味着皈依和保护。此刻,人的骄傲和理性脆弱无比。这对泰坦尼克号起航时展现出的大工业的力量,和杰克在船头高呼“am the king of the world”的意气风发,是一个绝妙而悲哀的反讽。

  当人类流落海洋,爱情还剩几分钟?文明还剩几分钟?看完一部爱情电影,问这样的问题似乎煞风景。但这并非唱衰爱情,哪怕这是一个不相信爱情几乎成为主旋律的年代。只能说,经过了15年的岁月打磨,我们的眼睛更愿意直面现实:爱情一定存在,但可能并非永恒。永恒的,是人性。

 

 

(卡卡摘自《意林·作文素材》2012年第5期)

 

—————————————————————————————————————————————--------

意林手机报》中国移动版开通啦!

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发送YL10658000即可订阅,每月5元。

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4:00准时发布。

心灵坊,智慧禅、锐话题、人世间、悦生活五大栏目为主题,精彩贯穿一周,让《意林手机报》陪伴您的心灵,在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