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盗贼的木马计
作者:陶琦
读过《荷马史诗》的人,对希腊人用木马计攻破特洛伊城的情节一定不会陌生。而如今,木马计也是盗贼惯用的一种偷窃方式。如把一个身段柔软的少年盗贼塞在一只旅行箱里,然后放到长途班车的行李舱中。车开后,藏匿在旅行箱里的盗贼就钻出来,窃取其他旅客的贵重物品,得手后又回到旅行箱里藏匿,抵达目的地后,负责接应的盗贼把旅行箱取出,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他人的财物窃走。许多旅客丢失了财物,甚至都不知道是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以木马计行窃,也不是现代才有的事情,早在清代,就已有盗贼采用。清人孙静庵的《栖霞阁野乘》载有一事:光绪初年的时候,有两个北京的客商结伴到外地贩卖布匹,由于经营得法,没过多久,两人就赚了一大笔钱,于是携带钱款准备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两人遇到了一个挑着两口大木箱的卖花人,两人也不疑有它,遂与卖花人一同结伴而行,晚上又一起投宿在一家小旅馆里,三人共宿于一个房间。
在三人的房间隔壁,住了一个贩卖紫砂壶的客商,还有一个游方占卜的盲人。睡至中夜时分,盲人突然被隔壁房间传来的细微声响惊醒,好像是有人在用斧头砍什么东西,听力出众的盲人侧耳细听,隐隐约约还听到有人很含混地呻吟了一声,很快就寂无声息了。惊疑不定的盲人,赶紧把同房间的壶商推醒,悄声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跟他说了一遍。壶商听了也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盲人想出了一个计策,说:“我假装起夜不小心碰烂了你的壶子,你起来和我理论,继而争吵起来,然后观察事态的变化。”两人依计行事。隔壁屋子的三个人听到这边有人争口吵闹,就开门过来劝架,让双方都忍一忍,和解算了。
见对方上了钩,盲人和壶商把戏演得愈发逼真,吵得越来越凶。盲人又说自己的钱全被人偷走了,劝架的三人顿时把矛头指向了壶商,一致认为是他偷的,可是壶商拒不承认,几个人就打了起来。被吵醒的旅馆老板也过来主持裁决,决定搜查壶商的行李,结果一无所获。盲人大哭道:“我又瞎又穷,好不容易才靠测字算命攒下了两千钱,今天晚上全丢了,隔壁屋子的人也有嫌疑。凡是住在这个旅馆内的人,都要检查行囊,不然我就以性命相搏,誓死不出这家旅馆的门。”
隔壁屋子的三个人顿然大怒,说:“我们好心前来劝架,现在你反而想诬陷我们。”盲人说:“如果你们不来,我即使想赖也赖不到你们的身上。你们既然进入到了我的房间,不搜查你们行李怎么说得过去?”旅馆老板见盲人可怜,又担心万一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到时自己也脱不了干系,就好言相劝隔壁屋子的三个人,让他们把行李拿来给大家看一看,以洗脱嫌疑。可是三人说什么也不肯,而且神情慌张,显得非常害怕的样子。这时候,投宿在旅馆里的客人全都被吵醒,大伙云集在盲人的房间外面看热闹,见三人的神色有异,众人愈发怀疑,认为盲人的钱就是三人偷的。
由于人多势众,大伙裹挟着三人,逼迫他们把行李箱打开来检查。启箱一看,每口箱子里都有一个油纸包,上面满是血迹,再打开一看,竟然是两具被肢解过的碎尸。大伙顿时合力将三人擒住,送往官府,由于证据确凿,三人很快就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原来,三名盗贼合伙作案,由两名个子瘦小的盗贼屈身藏在木箱里面,另一个盗贼则挑着装成卖花人,四处寻机作案。两个北京的商人在回家的路上被他们盯上了。见卖花人独自挑着一副担子,两个北京商人觉得他也玩不出什么花样,就降低了警惕性,与之同行并一起投宿。到了午夜时分,等两个北京商人熟睡后,藏匿在木箱里的两个盗贼随之潜出,用斧头将两人杀害分尸,塞放到木箱里。为了不引起怀疑,三名盗贼准备到天色微明的时候,再退房离去。届时在半明半暗的天色中,旅馆老板也看不清楚他们的脸,加上人数又相符,房间里也没有留下尸体,旅馆的老板绝对不会产生怀疑,一件杀人越货的恶性案件就有可能神不知鬼不觉被掩瞒下来。
只不过冥冥中自有天意,三名盗贼的隔壁,恰好住的是一位听觉特别灵敏的盲人,在寂静的午夜里听到了他们的行动,又巧施妙计,假意与壶商争吵。三名盗贼做贼心虚,害怕隔壁的吵架声引起他人的注意,就赶紧过来劝架,于是落入到盲人设下的彀中。真相最终得以大白于天下。
这也印证了老子的那句经典名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