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名人堂
名人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58
  • 关注人气:12,3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人堂》讲述同仁堂的创新发展之路

(2011-09-19 09:26:36)
标签:

杂谈

分类: 《名人堂》非常点评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300多年的行医制药经验,使同仁堂在国人心中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华老字号。但是社会在变革,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显得更为激烈。同仁堂的历代当家秉承“诚信为本,药德为魂”经营理念。而如今,面对这全球性的激烈竞争,品牌领军人物梅群不得不思考新的发展之路。

《名人堂》讲述同仁堂的创新发展之路

梅群《名人堂》感慨:“我还没有听说过有一个中成药以药的名义进入美国市场

中国的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所具有的神奇疗效也是人尽皆知。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很多优秀的民族品牌先后进驻欧美国家,什么原因导致同仁堂至今不能着陆?通过《名人堂》节目现场嘉宾与梅群先生的交流,我们渐渐理清了思路:

文化制度差异大。从一部电影《刮痧》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在美国,中医的某些治疗方式不被认可,甚至被某些美国人认定为“虐待”。中医药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渗透。中医治疗讲究望闻问切,抓药要配伍,熬药要火候。而西药则是要坚定药物成分,配比含量。如梅群在《名人堂》所说:“中医的优势在于配伍你把单位的元素提出来混在一块,绝对没有这个疗效了。”文化环境与制度的不同,从根本上成为同仁堂融入欧美国家的巨大障碍。不过,随着文化交流越来越畅通和密切,近几年也有少部分外国患者从中医这里得到治疗,并被神奇的中医药文化深深吸引。

文化内涵的不同也影响同仁堂在欧美国家的品牌建设和市场份额。面对这种情况,梅群先生在《名人堂》说:“这毕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也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我们最近跟中国的孔子学院进行了合作。在宣传我们中国汉文化的同时,把中国的中医、中药文化,作为我们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同仁堂也在海外开设了50家自己的门店,逐渐渗透同仁堂的品牌文化。

 

《名人堂》解析同仁堂相关专业下的多元化

近几年同仁堂采取多元化经济发展策略,在相关领域内,扩大产品种类和生产规模。梅群在《名人堂》谈到:“同仁堂原来是以治疗为主,现在是以健康为主。”同仁堂现在以生命健康产业为核心,形成工业制作、零售服务、医疗服务三个发展板块,涉及化妆品行业、保健业及餐饮业等。

在《名人堂》主持人彬彬问及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时,梅群先生提出同仁堂的发展理念“做长、做强,再说做大”。这就意味着:“首先品牌是我们发展得基础,要保护品牌,为消费者负责。其次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要有自己的管控能力,最后才说做大。”

 

《名人堂》谈老品牌的传承

同仁堂新人80后李瑾来到《名人堂》,为这个充满草药味的节目现场带来一股新生力量。如彬彬所讲:“真正的血脉相传,真正的精神的延续,是要靠这些新人。”在愉快的气氛中,我们看到这个80后女孩对于中医药的热情和专注,也让我们看到老品牌的希望。如果李瑾可以为彬彬抓一副治失恋的药,相信同仁堂的品牌国际化也会有很好的治疗办法。

 

同仁堂从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发展到现在有1500多家的连锁店,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势头,真的是一件让国民倍感欣慰的事情,但也如《名人堂》主持人彬彬所讲:“所有老字号的经营者,现在的掌门人都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一方面要保留传统,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求发展、求生存、求更好的业绩都是太基本了。”同仁堂的创新发展之路还有很长,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理念一定可以永远传承下去。

 

这次《名人堂》的节目录制,为大家讲述了中国老品牌同仁堂发展的一些现状,主持人和嘉宾都妙语连珠,气氛也非常愉快。最后感谢大家对《名人堂》栏目的关注!也欢迎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下期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