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名人堂
名人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58
  • 关注人气:12,3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坛不景气,别光拿盗版说事儿——编导手记

(2009-12-03 14:32:20)
标签:

乐坛

盗版

宋柯

李岱

李宇春

孤独

娱乐

分类: 《名人堂》小编手记系列

最早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记忆,一定是郑智化的《水手》,那个年代,卡带正版的要10元钱一张,记得求了母亲很久,终于买到一盘。就像是懵懂的孩子突然发现了世界的色彩,音乐第一次带给了自己不一样的冲动。

后来听“四大天王”,听CD,从张雨生一直听到周杰伦,青涩的岁月,因为有了音乐的相伴,感觉不那么孤独了。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说:姐听的不是音乐,是寂寞。是的,音乐让我不寂寞。

我至今都可以清晰的排列出,从最开始,到后来,所有流行音乐的航标,那一定是从《水手》的张狂开始,到《花心》的泛滥,再到《爱不爱我》的困惑,最终演变成了《江南》的矫情。一路听过来,仿佛每个时期,市场都会自己追捧出一个领袖的声音,瞬间征服大众,走到哪里都是这样一个声音。

曾经,买CD是固定的一笔支出,听音乐是必须有的生活。那是单纯的年代。

其实不用说的太明白,这些东西,我们只需要问问自己,还剩下什么,就明白,失去了什么。

买CD的钱用来买影碟了,嘴里哼着的歌变成侃的段子了,每天原来必须听的音乐变成电视剧了,市场的音乐领袖变成电影的票房号召了。在中国其他行业如火如荼的今天,音乐,独独死掉了。

是悲哀吗?是悲凉吗?是悲情吗?是悲泣吗?是悲惨……

宋柯来了节目,可能是音乐这个话题,实在值得一说了。因为看着太悲惨。中国无论是大陆台湾还是香港,我们不缺艺人,不缺音乐人。走在大街上或者校园里,也总有前赴后继对音乐有着热烈追求的孩子,想要为此伟大事业奋斗终身。但是,用他们的话说,苦于无门。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不再需要音乐?还是音乐已经离生活渐行渐远?

宋柯有诸多解读。当然也有积极的部分,例如,我们今天也有李宇春,也有周杰伦,甚至未来还可能有曾轶可。可是,朋友们,让我们一同回到90年代的春天,我们有多少可以说的音乐,如今……我们又能拎出来几人?

当下,就说当下,不用多,找出一首可以称之为引领流行的歌曲,有吗?是李宇春的《阿么》(真不知道几个人听过,玉米除外)?还是周杰伦的所谓新创作?我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但是我切实的知道,我需要音乐,我希望有美丽的声音依旧引领我的感官。但是我找不到。

老板有老板的理由,例如盗版,例如网络下载,这些现象不见得健康,这无可厚非,但是,就这样,我也没找到新的流行。在今天落笔之前,我其实很想奋笔而书,痛陈一下流行音乐的革命家史,再痛述一下今天满目凄凉的音乐市场。

但是,我真的没有表达出我心态的十分之一。

就在行文同时,窗外一家发廊依旧没日没夜的放着音乐,一个月来,我听到的声音,依然来自90年代。。中国音乐,也许我应该换个问题,不该问,为何死的是你?而是该问,21世纪,你在干什么?

乐坛不景气,别光拿盗版说事儿——编导手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