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名人堂
名人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58
  • 关注人气:12,3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EMBA班的明星主持人

(2009-05-21 11:32:11)
标签:

电视

emba班

主持人

陈辰

长江

 

曾几何时,上学,成了众多流行事件中,最高端最时尚的潮流;

 

曾几何时,学校,出现了众多新鲜的名词——EMBA、MBA、MFA等等,跳入了大众的视线。

 

于是,名企老板去上学,名门高第去上学,名人CEO去上学,最后,在上学大军中,终于出现了明星。可是,如果说演艺明星上学,多少有点知识结构重组的意味,那么众多主持人走进校园,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将来的转型?为了更为广阔的交际环境?还是为了知识结构的打开?

 

当陈伟鸿、陈辰、王菁锳站在我面前的时候,当我的手机一遍一遍骚扰他们,求证各种命题的答案的时候,当他们再几经周折之后,最终出现在《名人堂》录制现场的时候。我想,我明白了,我捕捉到了那个答案,也许只是渴求,对知识的渴求,对校园氛围的渴求,对简单环境的渴求。这么说虽然有点矫情,但是当我面对他们对我敞开心扉,一个个回答那些尖锐的质疑的时候,我终于明白,答案就是那么简单。出人意料的简单。

 

这期选题的建立,原本源于质疑,我们很想站在广谱大众的角度,去解构这样一个事件,让原本神秘的主持人,让原本高高在上的EMBA班,回归视野,代表受众,抒发不解之心。但是当后来确定了这三个嘉宾之后,我们的坐标认知在一点一点地偏移。

 

大众可能不知,央视大名鼎鼎的《对话》主持人陈伟鸿、上海东方卫视当家花旦陈辰、还有前凤凰卫视,一向被称为最有气质的女主播王菁锳,他们除了主持人的称谓之外,也是国内最顶级的长江商学院EMBA班级的同班同学。或许他们的入学,并没有引起太多媒体的震动,但是说起另外一位他们的同班同学,大家一定就可以立刻想起事情的缘起,他们同班的还有个主持人,叫李湘。当时面对李湘读EMBA的事情,从媒体到大众,质疑一片,从初衷到结果,大家不予理解。

 

可是所有的猜测都在面对三位主人公的时候,变成特别简单的玩笑。陈伟鸿的时间一直紧张,以至于,他是最后一个到场的嘉宾。来的时候,嘴里一直在道歉,然后听着我在旁边不断地叨咕节目流程的时候,显示出了高度的敬业和知识储备。陈辰的到来可谓一波三则,因为东方卫视一台晚会的临时改期,陈辰几乎无法参加录制,最后协调的结果,她必须在节目录制没有结束的时候,提前离场。为了让大众了解现状,所以节目的播出中,我们原版保留了她离场的过程。王菁锳可谓是《名人堂》的老朋友了,节目组所有人对她几乎都有好感,因为她就是那种永远很得体,永远很温和的名人,从来不会让编导感觉不自在。

 

当这样三个人终于如约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我们节目开始了……

 

同学之间总会有一种情绪,是不一样的。就像是老朋友般,有种熟稔,有种默契。他们的明星、主持人身份,究竟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带来了便利,还是迂回?但是都不是,他们有种快乐,来自这个班级。因为工作的缘故,陈伟鸿、陈辰、王菁锳都会偶尔迟到,于是按照学校的要求,他们就需要上台亲自道歉,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陈辰竟然完全颠覆了纤弱的形象,勇敢去挑战学校的权威,建议学校取消这样的道歉方式,王菁锳很不忿,因为她只迟到了1分钟,伟鸿则很倒霉的迟到1分半,他们情景再现了当时迟到的情景,在节目中完全放弃了平时工作的刻板状态,缓缓打开,在各种话题的指引下,恣意畅谈着学校生活的感受。

 

质疑总会存在,《名人堂》的新成员“堂精会”的到来,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和观点。上长江商学院是为了人际关系?是为了找金龟婿?还是为了其他自身需要?堂精自然有话要说。不过对于三位名嘴来说,这些问题似乎回答起来信心十足,根本不为所惑。他们坦言,其实作为主持人,人际关系已经不需要再打开,原本的身份在这个方面已经很有优势。想想也是,就拿伟鸿来说,主持《对话》那样的节目,全国的CEO都轮了一遍,又何必要去为了这个小的圈子,花费那么大的代价。之于金龟婿,就更觉得不现实,王菁锳坦言,自己在长江不算是优秀的,因为长江的程度是在很高等等,她聊了很多,不过陈辰的话说的更直接,按照她的说法,她们也是潜力股,何必在意金龟婿。真是一语中的。王菁锳已经转型,而且目前的工作单位就是投资银行,所有对于她来说,确实有补足知识的需要。之于伟鸿,相信大众也会理解,他的栏目是纯财经话题的,对于专业的确有需求。而陈辰自己,则是因为她真的希望打开视野,能够不拘泥自己眼前的工作。关于各种质疑,他们的坦诚和率直,其实早已超越了各种理由。因为他们坐在这里畅谈的所有语言,那种开放的状态。那种同学间的爽直,已经代替了所有语言。

 

其实这期节目的亮点很多,作为编导,在下笔去描述的时候,会突然觉得自己的文字有点匮乏。因为笔下真的很难呈现那种交流的真实,那种节目录制的快乐,那种名嘴交错的过瘾。节目50分钟,录制一直在继续,看着三个嘉宾,会突然地想起《名人堂》的主题:快乐地传递价值。

 

是的,快乐地传递价值。就以此为节目吧,期望可以代替未尽的千言万语。。。

 

编导:薇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