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生活,有时候会觉的屋子空荡荡的,尽管住的房子已经不大。
一日,偶逛于小区边的几间小店,有一新开业的花屋倒挺养眼,走近一看,里面还兼卖各种小热带鱼。各色的小鱼在鱼缸里自由自在的畅游,很是晃眼!也许它们生下来就在这小小的缸里,不知道还有大海,所以在这里,也能安然自得。
为了让我的小屋多点生气,我萌生了养鱼的念头。经过和老板的一番讨价还价,以八元的价格买下了两条小鱼和一个小鱼缸,外加一包鱼食,颇为得意。为了方便辨认,选了一条白色的鱼和一条黑色的鱼,还请教了一些养鱼的常识,便拎回了家。
看着它们,真想和它们说说话,给它们起个名字吧。
白的叫小白、黑的叫小黑呗,我想。
不行,没创意,这么简单就了无生趣了。
不如黑的叫小白,白的叫小黑,这样就有意思了!一个念头冒出来。
有意思,混淆黑白。人世本来就没有什么绝对,人们只是用习惯去看待一些事物,为什么黑的就不能称之为白色呢,白其实也有黑色的一面。就这么定了!既然这样了,鱼缸就叫“无间道”吧,刚好和热播的一部港产的影片同名。
白鱼叫小黑,黑鱼叫小白,鱼缸叫无间道。呵!
我不禁为自己的小聪明洋洋得意!“小黑小黑小白小白”,对着无间道,我一阵乱叫,它们惊慌得不知所措,又是一阵瞎撞。哈哈。。。。。。从此我的小屋不再寂寞!
于是,每天早出晚归间便多一份牵挂。
早晨一起床,先给我的小黑小白喂食,晚上一回家先用餐的还是它们。由于中午在单位里,不能回家,所以它们一天只能用两餐。这正好符合鱼店老板所教的“宁可饿着,不可撑着”的养鱼常识。慢慢的,它们对我也由陌生到渐渐的熟悉起来。刚开始,喂它们的时候,它们总是躲在缸底,任鱼食在水中浮游也不敢轻易去尝。现在,只要我一出现在鱼缸前,它们就会在水面上欢快的吐着泡泡索要食物。它们之间也越来越淘气,有时候会为了抢一粒食物而打架,每每如此,我总是不断的给它们加量,以免它们之间伤了和气,而将鱼店老板的那套常识抛之脑后。
晚上,便开始了我的“对鱼弹琴”的生活。有了它们,练琴不觉也认真了许多,毕竟有了听众,尽管只有两个小听众。有时,它们也会随着旋律在水中轻轻的漫舞,或是贴着缸壁静静的聆听。。。。。。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厦门的冬天依然处处花红柳绿。
到了年底,海风到底还是抵不住冷空气的一次次来袭,岁末的厦门气温骤然降了好几度,我也由短袖直接过渡到了穿毛衣的阶段,仿佛秋天一直没有来过。
年底学校的工作比较忙,我也渐渐的忽视了无间道的状况,忽视了热带鱼对水温的要求。每天的喂食成了一种习惯,而不再有闲暇与它们交流。
直到小黑病了。
起初,小黑它很少与小白争抢食物了,我以为是它们相亲相爱的缘故,也没在意。有一天,我发现小黑躲在无间道底,连身体都站不稳,逗它,它的反应不再灵敏,游的姿态也摇摇欲坠,而小白浮在水面,惊慌的不敢靠近它。我才知道小黑真的病了。我以为是卫生的问题,赶紧为它们换水,彻底清洁无间道,我想,它会慢慢的好起来的。可是,第二天,小黑的尸体还是浮在了水面上。
虽然,当初选小黑的时候,就知道,白色的鱼一定不够健康,因为这种异常的身体白化现象本身就是一种病。可是,它是那群热带鱼中唯一的一只白鱼,它是那么的自信,那么的与众不同,深深的吸引着我。今天,当它真的弃我和小白而去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的感伤。。。。。。
后面几天,我加强了水温,对小白也倍加关心,弹奏了它喜欢的曲子,小白却还是一直的郁郁寡欢。在小黑离去的第三天早上,小白也狠心的告别了我,离开了它们的无间道。
也许这样的结局是好的,我安慰自己。
我想为它们做点什么。
那天,刚好是周末,我决定将它们的尸体放回大海。虽然它们的有生之年是在小小的鱼缸里渡过的,但我希望它们能知道还有比鱼缸更大的地方,在那里它们可以真正的、自由自在的、畅游。就算我对它们的一种补偿吧,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
一连几天,我都不想去清洁无间道,尽管里面空荡荡的。
直到里面的水有了异味,我才开始冲洗无间道。在擦干的时候,也许是用力过度,缸口的一角裂开了,一片玻璃无声的落在抹布上。那天,正是电影《无间道-完结篇》在厦门上影的日子。
。。。。。。
新年,友人送来了两只玩具小鱼,我将它们挂在了客厅的窗上。衬着窗外蓝蓝的天,两只小鱼犹如在大海中遨游一般,自由自在的。。。。。
我的小白小黑也一定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