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情偶拾 |
快毕业的时候,也许是学习紧迫没时间说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有些同学不好意思当面开口对我说(有些事情总是很难以启齿),我便体贴的买了一本精美的日记本,让他们把想对我说的话写下来,并取名为“心曲”。一个人写完后用书钉把这几页钉上,然后传给下一个人写,大家自觉遵守决不偷看。后来,班级有同学发现了我们的这种交流方式,纷纷效仿,开始是几个人专给一个人写,后来变成了你给我写,作为回报,我也要给你写,暗中还比较,看谁的本子里写的人最多,一时间,写“心曲”巍然成风,那个时期,在班级里,总看见有同学在拉关系就是为让对方在自己的本子里写“心曲”,仿佛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大家都乐此不疲。记得还有一个同学在我的“心曲”笔记本里写道,所有人都把烦恼和心事都写在纸上,然后揉成一团丢给我,我和一个废纸篓有什么区别?当时我看了,特别生气,他怎么可以把我比喻成废纸篓呢!这也是对我朋友们的侮辱,我气愤的把他给我写的心曲撕毁,并扬言要和他绝交。(现在想来,其实他说的还蛮有道理啊)。
尽管如此,我还是充当着这样的角色一直到中学毕业,这仿佛是我中学生涯中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了。奇怪的是,那段时间里我只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沉浮,感伤,可自己却好象从来就没有什么秘密,也许是总充当知心朋友或是老大哥这样的角色,自然要比他们懂事一些明白一些,至少要装的比他们懂事比他们明白吧。其实,那时候我知道什么啊,也就是书看多了,善于理论罢了,论实践,我真是比他们差远了。
渐渐的,我们发现,倾诉远远比倾听来的舒服。把烦恼告诉给别人,你真的可以减轻一半的烦恼,把快乐与别人分享,的确可以收获两份快乐。
因为需要也因为习惯吧,很多时候我们仍然是倾听者,听着周围朋友或同事的一个个烦恼一件件心事,但我们不再象小时候那么守口如瓶了(因为现在大家的烦恼和心事也越来越多了,而且心事也不再是单一的种类),我们的内存空间有限,很多时候我们也憋不住,便相互倾诉。有时候,我告诉浩,浩又憋不住告诉了清,清又憋不住告诉了凤。。。。。。。。也有时候,浩也把他听到的秘密告诉我,我也会告诉琦。。。。。。一下子所有的事情便成了飘柔一样的秘密。东窗总有一天会事发,于是,当事人发现了。便气急败坏连说我是喇叭,我只好说浩是喇叭,浩又说清才是喇叭。。。。。。晕,恶性循环。其实,都是一个圈子里的,迟早都会知道,我们只是早说了一步而已便担当了如此的恶名,而且我们通常说的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真正的秘密我们还是很有职业道德的。可总有人拿我们的小辫子不放,还唯凤叫的最大声,我们想回敬她,一时还真找不到她的把柄。在凤和清的宣传下,我们的喇叭的美名远播,上门倾诉的顾客明显少了许多,一时间,家道中落,门可罗雀啊!倒也图个清净。只是我和浩彼此说话时候倒也有些小心翼翼起来,说起什么的时候总要先问一句:那件事他和你说了么?如果是否定的,立刻缄默不语,可又会遭来对方一阵暴打,最后也总是屈打成招(又泄露了)。最后也干脆也就破罐子破摔了,谁让我们已经是喇叭了。再后来,清啊琦啊芳啊鹃啊之类的女流偶尔也会喇叭一下,我们便也对其不怀好意的赞曰:真是一朵喇叭花啊!
近日,凤要结婚了。但婚期迟迟未定,一日她来电,说可能会定在春节,末了加一句:还没最后定下来,不许和别人说啊,你这个喇叭。一时语塞,郁闷。心想,我才懒得说。第二天一上网,就发现凤在QQ群里发布了春节结婚的消息,正纳闷,琦发过来一条消息:她昨天还叫我不要告诉别人她春节结婚的事情,怎么今天她就发布在群里了。我也晕,说不知道,可能是定下来了吧。于是便又转问清,清说:不知道啊,她好象叫我不要到处乱说啊。鹃又跑出来一句:上次你不就已经说是正月要结婚了么。浩发出一个怪异的表情。我正要发信息问他,发现凤又发了一条信息上来:我要下了,不要把我结婚的事情和别人说啊,还没最后定下来,只限群里知道啊!(·#¥%……—*()·#¥我倒!除了群里的人还认识谁啊我们!)